内容详情
大摩注册注册-提现怎么样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2-09 21:47   

  大摩注册注册-提现怎么样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应让农民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尤其迫切。为此,本文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角度入手,分析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其重要性也愈发突出,主要因为经济经营管理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当前需要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一项重要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包括:传统生产模式的革新、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升级、农村土地利用水利提高、农产品安全管理等,因此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改善农

  民生活水平,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促使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并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实际发展任务,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策略,围绕民生问题,加快基础社会上建设及人才培养,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科学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解决我国传统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速度缓慢、农村经济市场混乱等问题,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有利于规范农村经济行为,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且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成果惠普广大农民群众,形成良性循环。

  (三)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而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能够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将农村经济资源整合,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这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现阶段我国开展的农村扶贫工作、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也是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重要表现,通过科学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将农村发展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各个区域农村经济产业不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而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可将区域农村的经济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生态效益、自然效益等向经济效益的转变,同时还能够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风险,确保农村经济产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可持续化发展。

  (一)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小农经济模式矛盾仍然较突出,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受到阻碍,这也使得农业集体经济管理的趋势愈发突显。

  同时,受到客观条件、人力资源与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全面推广,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此外,由于农业生产与农业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基层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经营管理体制,使得基层农业发展受到影响,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相对于城市环境而言,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加之人员数量不多、交通不便等多方面的因素,许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一方面表现在农村基层政府部门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未能正确认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因此缺乏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村基础信息化水平较低,使得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劳作方式,缺乏创新,不仅阻碍农业成产效率的提升,也严重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缺乏农村专业人才人才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及产业管理均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支撑。

  但当前农村地区人才大量流失,主要因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才流向城市,青壮年劳动力也选择到城市中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而剩下的多为老人和儿童,难以有效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也无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而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四)监督管理不到位由于缺乏农村专业人才,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监督管理制度难以建立和实施,而这一结果可能会导致贪污腐败的问题发生。

  另外,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有效改善,生产设备也不断完善,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农业生产设备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从而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五)农村经营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由于许多农村地区经济管理人员的收入较低,并没有将工资、经费等内容纳入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预算中,因此导致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也难以有效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制度和政策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目标和策略,结合农村各区域经济特色及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制度和政策,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农村经济规范化发展指明方向及奠定基础。

  首先,需要明确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权责,加快建立经济管理监管机制,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确保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科学规范进行。其次,加快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政策制定的制度,保证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土地流转制度等,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最后,为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相关的制度内容,还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实现全方位的农村经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学习宣传。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加快信息传递,并通过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高效进行。

  (二)提高人才待遇,引进高素质及专业经济管理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待遇,将工资、经费等内容纳入到农村经济建设的预算中,并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促使经济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同时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要重视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农村经营管理相关制度及政策等,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确保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高素质及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宣导工作,可通过优惠政策或补助方式,如提高大学生村官工资标准等,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进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积极探索,寻求更多促使农民增收的途径首先,土地流转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并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重点关注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他土地经营要素的有序流转,并通过制度化、法律化的承包管理制度,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目的。

  其次,相关部门需要运用灵活性和综合性的措施来减轻农民经营的负担,确保现行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到当地农民,这要求相关部门应有序融合现阶段的惠农政策,并对违规集资摆摊、违规收取农民费用等行为予以严格杜绝,营造和谐的农村经营环境,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最后,相关部门应加大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模式的推广,实施多项政策扶持与经济支持,激发农户引进新型农业技术的热情,从而提升农业经营实效,进而实现农民增收。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建设乡村振兴的意愿,我县开展了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活动和村民调查问卷,对村民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进行了收集,通过引领群众提高对现代农村建设要求、特点以及现代农村农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并根据各村情精准定位,科学合理做好村里发展规划。

  1、成立宣传小组,通过进村入户、道路横幅等多样化进行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知晓度。

  2、做好村民调查问卷工作,通过收集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参与意愿、相关意见建议等,分析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度,并整理出解决措施。

  3、做好乡村振兴模范村的宣传工作,通过新闻报道、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让更多的村民了解乡村振兴工作对村内的建设、环境的改变及生活上的便利,从而提高村民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4、科学制定县级、乡级、村级的产业振兴规划,在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指引下,以推进区域产业聚集为目标,以县域统筹、以镇带村为途径,科学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发展。着眼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助推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旅游观光农业打造、民宿农家庄园建设等,让农村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8月11日,**工作队3人到村报到,工作队重点帮扶村是**村,联系**村。为促进2021年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 结合***村的实际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路,经过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探讨规划,特制定2021年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主体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执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好产业就业帮扶,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等的有效衔接,推进各类帮扶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机制统筹。要优化整合机构职能,充分发挥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效应,协同推动乡村振兴。要抓紧把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抓起来,尽快熟悉业务,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多种路径和模式。

  全村版图面积18.6平方公里,实测耕地面积2061亩(坡耕地1788亩,水田203亩,平地70亩),林地面积11680亩。全村6个村民小组,330户1220人。***村2018年脱贫出列,全村脱贫户182户512人,现存监测户1户3人,截至目前全村五保户24户26人,低保户119户161人。村集体收入10万元/年。(主要是光伏发电和公益林收入)现有劳动力737人,外出务工410人。全村易地搬迁7个安置点,共109套安置房(含保障房),安置117户270人;全村现有扶贫作坊1个(农具加工),合作社4个(香菇种植/李龙药材/铁扫帚/龙泰养殖);***支部现有党员50人,正式党员48人,预备党员2人。

  1、加强对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业有效衔接的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政策理论的学习,掌握党对乡村振兴工作实时的要求,提高业务能力,切实把党的政策传入到村民的心中,让农户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坚持和发扬优良作风,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2、工作队严格执行驻村工作制度,强化驻村管理,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 天。落实驻村和工作队员工作职责,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职责任务,结合驻点村实际,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3、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使党建助力脱贫工作能深入开展。按照组织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组织工作,调动广大基层农村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农村乡村振兴的工作的力量,让党员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的宣传到群众中,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指导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帮助发展后备干部,推动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4、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文件要求,巩固拓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工作,加大贫困监测帮扶力度,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实施常态化、动态化监测和帮扶。

  5、抓好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指导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发展集体经济产业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化解村级债务。

  6、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如何推动村里产业发展、帮助村民解决急难愁盼 问题、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等情况开展走访,挨家挨户详细了解村民家庭情况、实际困难和诉求,建好“民情台账”。

  7、狠抓村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创建,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养文明乡风。

  8、高度关注村里信访维稳情况,切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和情绪疏导工作,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有效防止负面舆情和信访事件发生。

  9、切实抓好防汛救灾有关工作,重点对易滑坡路段、山塘水库和居住土坯房、河边房屋、地质灾害点房屋住户等进行监控,全力以赴保障村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0、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有关防控措施,与村支两委干部一道组织督促村民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彻底排查从中高风险地方返乡人员。

  11、清理乱占耕地,抓好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县委政府“三违治理”工作精神,开展村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行动,对安置房的下水管道进行重新改造。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抓住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机遇,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国家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结合村情,发挥优势,自力更生,利用资源,挖掘潜力,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上,落实乡村振兴措施,改变面貌,2021年-2025年期间内,使村貌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组织振兴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市组织名党建特派员到村开展“乡村组织振兴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全面调研、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摸透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系统谋划工作措施,为实施乡村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的特色板块夯实了基础。

  提高站位,摸实情。把选派党建特派员到村开展调研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任务,组织全员认真学习有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一竿子插到底”,到最基层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各村的自然资源禀赋、干部队伍情况、经济发展存在困难和村“两委”班子情况,提前逐一分析研究,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在做大量的政策解读和答疑释惑工作的同时,准确掌握了乡村组织振兴现状。

  晋宁的乡村振兴同样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同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谓之“乡村综合体”,将带给我们各级干部怎样的考验?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也就是在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这五方面实施全面振兴,整体推动,激起乡村内生动力。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是关键,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要把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支持、鼓励农村自主文化组织的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和升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从小抓起,“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农民到学堂去,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进行观念革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绿色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党和国家政策落地,保障党员带头,政令畅通,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取决于干部和党员的带动和引领,取决于群众的响应和共鸣,上下一致,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坚信,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共同发力,定能获得开启晋宁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今天的乡村振兴座谈,我想结合个人的分工,我分管政法工作,下面主要谈谈乡村振兴要加强法治建设。党的报告提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同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法治治理体系。在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建设平安乡村。从以上大的背景看,要想乡村振兴,必须要健全法治治理体系。

  首先,作为基层干部,要运用好法律的武器,要做到学法用法懂法,用法治手段解决好矛盾纠纷等问题。最近十三届三次全会通过的《民法典》可以说是我们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宝,它集合了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九部法律为一体,系统的阐述了直接关系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法规,把这部法律学好了,对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次要向群众普法,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近年来,广大群众虽然通过网络等媒体对法律的了解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大多数群众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漠”,遇到纠纷信访不信法、不找法律找信访。从我镇信访情况看,基本上都是找信访办的多,找司法所的就很少。这也说明群众第一行为选择的是信访维权,而非法律维权。另外了解到个别庄上还存在招摇撞骗现象,有的人假借为老年人看病进行。还有网上的电信,上当的也不少。所以应加大普法力度,使广大群众做到依法维权、提高法治意识。说到普法,应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注重将普法宣传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结合,将群众遵纪守法、孝老爱亲意识融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十星级文明户”、“乡村道德模范”等创建评比活动之中。还有就是“孝善镇”建设,这也是为乡村振兴打基础,为我镇广大群众创造出良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和谐的社会。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群众中树立好的典型,对于落后的群众也是一种鞭策,对于社会上不良的风气也是一种摒弃。这样对于乡风文明的提高也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

  其实,说到法治建设,还应当进一步强化治安防范措施,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来。在去年冬季,我镇也出现过偷盗现象,这与我们的防范措施跟不上以及干部群众的重视程度都有关系。

  最后,我认为提升基层法治创建水平,必须牢牢依靠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战斗堡垒作用,现在我们的基层组织还很薄弱,后备力量还不强。可以通过明年的村级换届,把一些能干事、干好事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村级干部队伍中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过,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可以说,我们村这一级是乡村振兴最基层的负责人。只有形成工作战斗堡垒,才能搞好乡村振兴这一艰巨任务。

  报告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关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逐步成为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基础设施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进而产生许多工作岗位,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村民通过美丽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收益,生活在生态宜居的地方,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提高。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会被更深层次地发掘弘扬,一些古老建筑、优秀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就会被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居民的思想会更加开放,与外界的交流会更多,为了更好地吸引外界游客,村民会积极学习,进而提升本村文明风气,这对于乡村精神文明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贵州经济的发展增速虽然较快,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增长空间较大,乡村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本文将贵州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贵州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一些措施。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打造了“爽爽的贵阳”等脍炙人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而且旅游业也是全省经济支柱产业。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贵州省接待游客11352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318.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30.07%,占据贵州省2019年GDP的很大一部分。在乡村旅游业的推动下,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旅游+农业”等模式的不断发展,贵州省大部分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贫困乡村摆脱了贫困,建成了新型的农村。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处纳灰村入选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对于贵州省来说,乡村旅游业一直是当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产业。

  贵州省依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拥有较多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舒适宜人气候条件。同时贵州的历史文化底蕴颇为深厚,从1930—1936年,红军的足迹遍及贵州的68个县(市、区),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娄山关战斗遗址、遵义会议会址、乌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点。这些丰富的资源条件,形成了目前贵州旅游产业的一个发展模式,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体功能区,形成了特色突破、多极拉动的旅游模式。

  贵州省发挥交通与旅游区位优势,做好荔波、赤水、七星关、碧江、玉屏、盘州、独山、道真、威宁、桐梓、思南、从江、罗甸等多个旅游门户,创建了多个优质的部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了“云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相关旅游服务APP,形成了以花溪青岩古镇、黄果树瀑布等景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智慧景区,引领带动了贵州旅游产业的高质量、智慧型、全方位的发展态势。

  贵州省创建了旅游业和农业相互融合发展的特色旅游模式,形成了具有贵州独有的特色乡村旅游。在贵州山地特色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出了观光体验、休闲创意等特色功能融合模式,通过发挥区域种植、养殖特色,合理系统地设计和规划,建设乡村商业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同时依靠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生态田园风光等优质旅游资源,提供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游玩服务,让游客充分地沉浸式观光畅游,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贵州独有特点的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示范区,为突出“爽爽的贵阳”的城市形象定位和宣传多彩贵州作出贡献。

  由于地势原因,贵州省山区较多,导致乡村发展建设较为缓慢,一些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卫生等方面设施较为落后。而对于游客而言,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和旅游体验感息息相关,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游客的反馈将决定这些旅游景点是否可以长久发展。很多景区在村镇,然而有些道路坑坑洼洼,并未得到很好的修缮,停车场位置不足使得出行不方便,景点之间不能快速直达,基本没有公共卫生间,卫生间多为村镇村民自建,卫生环境较差,旅馆多为自家房屋改造,住宿条件简陋,卫生不达标等一些问题都将会带来游客一些负面反馈,导致游玩时间缩短,经济收益减少,甚至可能会产生负面宣传,不利于景区的长久发展。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不可或缺的就是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然而对于乡村旅游业而言,很多景点都是依靠当地居民经营,以农家乐、民宿为主,性价比较低,村民由于缺乏专业的经营与管理知识,很多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综合素质偏低,服务水平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同时,还因为管理制度混乱,缺乏规范化统一的管理制度,使得乡村旅游业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粗放式经营状态。要想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现存的问题却是难以形成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以及缺乏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对于旅游业而言,一个知名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一些知名旅游胜地和城市文化旅游景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品牌,而对于贵州省当地的乡村旅游业而言,则缺少品牌。乡村旅游业主要依托于当地政府,靠政府的力量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很少会与第三方合作,如旅行社、旅游公司等。同时,由于乡村旅游规划并没有制定管理制度,因此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财政支撑可能是有限的,会阻碍当地乡村旅游业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整合。临近的乡村之间未必能够形成利益共同体,产生集群效应。大部分都还处于“农家乐”这个层面,不能创新推出更具有发展前景的旅游品牌,缺乏竞争力。

  安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目前贵州省的乡村旅游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贵州地形比较复杂,有很多瀑布和大水潭,安全隐患较大。安全设施落实不到位,如,濒临水潭的地方没有安装防护栏,缺乏安全警告牌等。一些森林探险项目存在安全问题,如,一些岩洞没有开发,就对游客开放,探险项目没有配备专业的导游,而是由游客自行联系当地的村民来引导,甚至在旅游旺季,人手不够的时候,由当地未成年人充当导游,引导游客进山探险;而且山里部分地方没有通信网络,遇到突发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绿色手段,帮助实现乡村振兴。然而在实际的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有些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对当地的旅游景点大肆开发,一些洼地、峰林、峰丛、溶洞、暗河等遭到破坏,甚至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遗迹、生态资源等,使其变得面目全非,最终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且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够,只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生态环境的修复。如,直接将废水排到河里,就地焚烧垃圾等行为。

  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要保证旅游景区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加宽美化乡村连接县城的道路,修建公共卫生间并配备工作人员定时清扫,对餐饮及住宿情况进行持续监督,通信网络全覆盖等。只有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舒适的景区环境,游客才能在游玩时感到身心舒畅,扩大景区的口碑,游玩人次才会增加,乡村旅游才能更好地发展。由此可见,基础设施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基础性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规划区域旅游时应将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在内,将餐饮、住宿等行业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推贵州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自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紧抓这次机会,开发旅游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利于贵州将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是大开发不等于滥开发,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找平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自然资源不受损害,要积极保护当地的峰林、峰丛、溶洞等自然景观,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在保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旅游业经济才能持续稳步增长。

  通过挖掘各地民族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等,把乡村旅游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起来,保留少数民族村寨的原汁原味,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化,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乡村旅游要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将旅游产业延伸至其它产业。如,在保留传承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开发乡村养老、影视基地、婚纱摄影基地等其它旅游产品,打造独有的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业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现状,为了解决这种局面,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要开展好职员素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对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来说,可以将乡村居民进行统一管理,进行培训,并通过建立与培训相关的考核制度来评价培训情况,提高乡村旅游职员的整体专业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为农村输送旅游专业人才,这不仅能够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质量,还能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

  综上所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贵州省的乡村凭借着特有的旅游资源和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快速发展,但还存在乡村旅游品牌缺失、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贵州的乡村旅游业要积极查找问题、改进问题,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加快贵州省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1]邓小海,肖洪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转向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5):42-49.

  [2]董菁,毛艳飞,张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8(09):50-52.

  [3]王琳丽.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0(06):40-41.

  [4]黄快林,黄立霞.以乡村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N].湖南日报,2018-11-18(002).

  [5]陈永驰.河南省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明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做好“三农”工作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意义重大。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压舱石”作用,对稳定低收入人群的生计有重要作用。

  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特别是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为应对风险挑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上,农村的发展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人口占比依然较高,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还有不少农民收入在“平均数”以下,收入有待进一步增加。新发展阶段要解决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才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翻开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能否处理好农村这一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现代化的成败。长期以来城市这条腿长、农村这条腿短的问题突出,如果不能让乡村同步实现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会上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乡村振兴,反之推进好乡村振兴也将促进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应用推进乡村振兴。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乡村振兴阶段还要继续完善,且监测精准到户到人,目的是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预防返贫情况发生。

  脱贫攻坚期间,有960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就业,可通过优化规范脱贫攻坚阶段的公益岗位,升级改造扶贫车间,以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连续6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水稻、小麦自给率达100%,但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退化加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优质耕地资源更加紧缺。

  农产品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今后要鼓励优质稻米、小麦种植,同时解决饲料粮需求和进口不断增加的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不能忽视中低产田改造,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现在所说的粮食安全实际是食物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于肉蛋奶等需求增加,对饲料粮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要确保粮食安全优先序,把“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落到实处。

  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好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问题,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的事千头万绪。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其中,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

  近年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城市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成效很大,但与之相比,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一些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作基础薄弱,农民的环保意识仍不到位。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包括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污染等亟需下大气力治理。

  我们要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短板不克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是不稳定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之一,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后,也将提升

  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推进。一些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的地方可以搞污水集中处理,但一些人口相对分散的地方就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既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举措,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要解决好水电路气网热等对边远村组的供应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交通、水利、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有效支撑农村现代产业的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党中央在扶贫攻坚上投入了许多精力,目的就是要让困难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要去创造美好新生活。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很多措施。其中的一个措施,就是落实和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落实到。成立疫情防控党政双领导工作组,下设综合协调、治疗隔离观察、防控物资、宣传舆论、社会稳控、消毒杀菌等6个小组,形成既各司其职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宣传教育,确保宣传引导到位。以“联合工作组+网格员”为触手,利用村村响、微信、电话等宣传措施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宣教。入户7362户次12820人次,发放防控知识宣传单1802份,利用“村村响”设备广播519场,微信信息316条,悬挂横幅9条。三是加强排查监控,确保工作措施到位。通过走村入户和卡点全面排查四类人员,及时更新完善“四本台账”,确保数据准确。检测体温3964人次,摸排“四类人员”共计250人(其中离乡14人)。四是加强消毒防疫,确保消毒杀菌到位。做好消毒防疫,全覆盖开展消毒杀菌工作。共发放消毒液245瓶,全乡公共区域、寺庙、乡机关、卫生院及农户民居累计消杀面积达381580平方米。

  一是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迎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要求,针对迎检工作,对全乡37户贫困户开展3到4次模拟普查,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反复强化。对标补短,对37户贫困户基本信息、收入、帮扶措施、帮扶成效、脱贫计划、佐证材料等进行逐条逐项核对、规范。二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投入355.05万在斯米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入426.35万在全乡五个村实施脱贫攻坚项目。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对全乡五个村实施的13个脱贫攻坚项目、10个乡村振兴项目倒排工期、责任落实到人,目前23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三是推进高山蔬菜规模化种植。以引进的成都建康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流转的木尔多村、斯米村土地为核心,规模化种植莴笋200余亩,大力引导形成“一村一品”的蔬菜种植发展格局,继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蔬菜产业实现规模化、商品化、标准化。四是人居环境整治常抓不懈。全年召开4次全乡农村环境整治会议,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农村“五大革命”行动。在乡党委政府和板德龙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将板德龙村打造成全市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

  一是预防为先,全面排查隐患。每月不定期全覆盖对5个村13个地质灾害点和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进行隐患摸排工作。二是完善预案,配齐队伍物资。制定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成立由各村民兵、青壮年组成的75人防汛应急队伍;购置应急灯50个、铁锹70把、锄头70把、应急包5个、手摇警报干2根、发电机1台和雨靴雨衣各30双。三是开展防汛演练,提高应急能力。针对汛期突发事件,为提高我乡民兵队伍应急能力,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中心校师生防汛安全意识,今年来,在中心校、5个行政村开展了防汛应急演练。

  2020年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同样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单一,发展面临资源少、渠道单一等短板,部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观念落后,视野不宽、思路不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二是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对产业发展持观望心态,发展思路不清晰,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对自身产业发展缺乏长期系统规划。三是人居环境整治点突出面薄弱。目前,我乡除板德龙村,其余4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不突出。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2021年首要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乡村“五个振兴”要求,制定《木尔多村乡村振兴推进实施方案》,计划投入800余万实施风貌围墙建设等16个乡村振兴项目。

  协助市扶贫移民局做好安置点场平工程,安置点对外连接道路、安置点饮水工程建设的协调工作,做好双江口水电站国道317线新建项目施工推进中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