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2-10 22:10   

  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伴随着生产的增长和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食品在整个消费品支出中的所占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如表10-1所示),并呈现多元化、结构性替代的趋势。

  城镇居民中,吃好、吃精、注重营养、追求方便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食品消费不断由吃饱向吃好转变。主要表现为:(1)粮食消费量下降明显。(2)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明显提高。(3)用于烟、酒、饮料、干鲜瓜果等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4)追求食品口味的多样化和方便化。(5)在外就餐越来越多。2000年,生产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得90年代中后期食品工业的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粮油加工业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方便食品行业。--饮料行业。--糕点、饼干行业。供求关系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对生产和供应结构及产业的未来增长潜力产生影响,如何判断呢?首先,从食品工业的市场前景来看,我们认为食品工业极具发展潜力和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未来的工业生产仍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基本依据为:1、虽然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食品在整个消费品支出中的所占比重逐渐降低,但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总量将继续增加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食品加工业的规模和主要产品产量快速稳定增长。但目前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从未来的市场趋势和结构要求来看,在食品加工范围、加工深度、加工结构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掘潜力:(1)我国食品工业的加工程度还很低。(2)现有食品资源经过工业加工的比重低。(3)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3、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在市场供求格局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原有的工业生产结构和产品体系却未能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产品结构单一,规模效益差,因而造成了部分行业滞销积压严重的状况。其次,在生产和供应结构上,基于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生产、供应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的要求,我们认为食品工业的生产和供应结构将会发生大的改变,其未来发展趋势为:1、资源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将会显著提高。2、区域资源和生产结构的差异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将显著提高。3、食品新资源、新产品、新技术将得到更快速的开发和应用。总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也得到稳定快速增长,食品在整个消费品支出中的所占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但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总量却呈上升趋势,在食品消费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城镇居民中,吃好、吃精、注重营养、追求方便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食品消费不断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在生产和供应结构上,基于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生产、供应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的要求,食品工业的生产和供应结构将会发生大的改变。其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资源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将会显著提高,区域资源和生产结构的差异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将显著提高,食品新资源、新产品、新技术将得到更快速的开发和应用。第二节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一、食品工业的发展回顾1、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2、新产品、新品种不断增加,满足了人民日益变化的需求3、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食品工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4、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国家积累资金、扩大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5、食品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二、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实践证明,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了重要的产业之一。预计到达2020年,食品工业与农业的产值比将达到1:1,届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将一起分别突破3万亿元,食品工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但就目前而言,无论是食品的品种、质量还是方便水平,都远不能满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演进,食品工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点。1、居民一日三餐的制成品水平将进一步提高2、食品工业和农业将在新的结合点上共同增长三、21世纪食品工业发展趋势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将是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五大趋势。1、方便化发展方便食品是优化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提高居民食品制成品消费水平的重要措施,将进一步使城乡居民从繁琐的炊事劳动中解放出来。①主食方便食品。主要是米面制品如方便面、方便米饭、方便粥和馒头、面包、饼干以及带馅米面食品。②副食方便食品。主要是各种畜肉、禽肉、蛋、茶的熟食制品,或经过预处更换半成品。

  ③速冻食品。④传统食品的方便化。2、工程化工程食品是20世纪形成的一类新型食品概念,工程食品的基本特点是:①根据营养平衡的原则,对原料的成份进行合理配合,必要时强化某些营养素,使产品符合人体对营养的需求;②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保证产品规格一致,质量安全卫生可靠;③通过综合利用原料和采用优良的代用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工程食品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各种原配料,如从低值原料或植物性原料中提取优质蛋白质,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色素,从天然奖状或用化学方法制造食品添加剂等外,其涉及的主要领域还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营养强化食品。在食品加工中,补充某些原料中缺乏的营养素或特殊成份,使消费都获得营养比较完全的食品,减少营养缺乏症及其并发症。其次是模拟仿真食品。即采用性质相似,但价格低廉的原料,模拟某些价格昂贵食品的色香味形而仿制成的食品。如仿螃蟹腿和仿对是等,口味与形态同真品十分相象,而价格却便宜得多。另外,针对预防某些疾病开发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也属工程食品,如加有膳食纤维,低热值甜味剂以及饱和脂肪酸等等功能因子制成的食品。随着越来越成熟的生物技术,真空技术、挤压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硝技术、微波技术、冷嘲热讽杀菌技术、无菌包装等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推广应用,必然会使工程食品推出更多配料、新产品。3、功能化这里说的功能化,是指保健(功能)食品的生产将成为21世纪食品工业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拥有健康又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人们花钱买健康成为可能;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和精神压力的加重,需要保健食品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生存质量;科技的进步使食品企业有能力生产各种保健食品,满足市场需要。4、专用化是指食品工业生产用的各种基础原料要做到专用化,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原料的是否符合加工要求,有什么应用于什么的落后状况。发展食品专用原料,对提高食品品质至关重要,也是衡量食品工业水平的一个标志。一般来说,食品生产用基础原料的专用化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由农业生产组织选育、栽培适合食品生产用的优良的谷类、果蔬、畜禽和水产品等专用品种。因此,未来农业为食品工业提供的原料要做到基地化、规格化、标准化,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二是通过食品加工,为食品生产提供各种专用原料。5、国际化经过数十年磨砺积累的中国食品工业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素质已有较大提高,一方面应奋起与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食品企业展开竞争,另一方面也要像健力宝集团公司那样,把企业办到大洋彼岸去。中国食品尤其是一些传统食品和保健食品,有许多历来受到国际上的欢迎,扩大出口会有更大的作为。要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交流,在科技、经营、管理领域广泛开展友好合作活动,使中国食品工业置身于国际化的大循环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节中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及分析中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食品工业在未来五年中的发展方向,对现阶段中国食品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式给予了深刻的剖析, 新世纪中国食品工业面临的主要形势:1、面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2、面临农业全面发展的新形势。3、面临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4、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竞争机遇。5、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6、面临发展小城镇的良好机遇。7、面临烹饪食品工业化的重大机遇。8、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完善。9、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对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视和殷切期望为食品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在新世纪,人们对工业食品的主要要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主要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安全卫生;二是营养好;三是品种丰富;四是食用方便;五是体现中国食文化。主要目标:按照我国“十五”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目标要求,根据食品消费市场的预测,食品工业“十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工业总产值。在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下,200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预期达到13800亿元,2010年22225亿元,平均年递增率10%(以2000年当年价计算的预期产值为基数,下同)。2、经济效益。“十五”期间食品工业利税预期年平均增长8%,2005年利税总额达到2100亿元,2010年利税总额达到3080亿元。3、出口创汇。2005年由目前的132.31亿美元,增加到170-200亿美元,2010年预期达到270亿元,年平均增长6.5%左右。4、膳食营养水平:“十五”期间,人体科学发展所需的营养成份可基本满足,人均每日供给热量2600千卡、蛋白质77千卡(其中动物性食物占35%),脂肪65克,以达到小康和更加富裕的食物结构和膳食营养要求。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在提高技术结构水平,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发挥规模效益,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和适应人们饮食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及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提出了粮食加工业和油脂加工业的发展重点。一、粮食加工1、大米、面食加工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食品工业专用的新产品、新品种、新包装、延长货架期;开发米、面制品加工的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传统主食品的工业化水平;努力推广糠灭酶技术和提高米糠综合利用水平。2、玉米加工加大玉米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力度,重点开发玉米系列产品,如:各类玉米方便食品、淀粉及变性淀粉、各类糖浆以及玉米油的精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3、进一步加大薯类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发展薯片、薯条等方便食品,薯类淀粉、变性淀粉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开发薯类新产品技术和生产专用设备,通过消化吸收研制配套国产设备,提高薯类食品生产装备水平。4、大豆加工“十五”期间食品工业应加大大豆深加工力度,大力开发大豆食品。继续发展豆奶、配合学生奶和早餐奶的推广,增加产量,开发多品种、高质量的花色豆奶和豆乳粉。提高大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深度开发大豆磷脂、大豆寡糖、大豆纤维、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生理活性组分,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二、油脂加工增加油脂品种,发展多种食品专用油脂,增加精炼油、调和油产量,继续推广油料膨化浸出、豆粕低温脱溶、花生酶法水溶取油提蛋白等技术,搞好油脂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三、制糖加工根据制糖工业现有的生产能力,食糖生产实行总量控制、以存量调整为主,增量调整为辅,稳步发展的方针。在糖料生产方面,要把糖料作物科学种植和良种推广工作抓紧抓好,努力提高糖料单产和含糖量,降低食糖生产成本。在重点糖料产区实行糖料种植的规模经营,鼓励通过重组建立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产品结构方面,要努力开发和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努力促进糖厂的规模化生产。加大综合利用力度,在现已开发的产品基础上,采用生物技术开发精细化工产品等。四、奶类食品积极发展奶源,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源质量,全面推广机械化挤奶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增加乳品产量。重点提高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需要的配方奶及奶粉的质量和产量,增加消毒奶、灭菌奶、酸奶等液态奶的生产与供应量。积极发展发酵奶、果汁奶、研究开发“有机牛奶”、“免疫牛奶”等高质量、高营养奶类产品,大力推广学生奶。提高乳制品生产自动化水平,基本达到生产工序实现微机控制,奶粉实现多效浓缩、流化床二次冷却、机械化充氮包装和设备清洗自动化。五、肉类食品继续贯彻“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废为宝”的产品调整方针,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小包装肉和直接食用的熟肉制品,逐步提高熟肉制品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加快肉类行业科技进步与技术改造,加强和完善冷藏链建设,建设现代配送连锁营销方式,为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打好基础。六、水产食品努力开发速冻、即食性熟食水产食品、调味品、饮料水产制品。扩大海水和淡水鱼的加工深度与广度,增加海水和淡水鱼类制品的花色品种,使之直接进入家庭。发展综合利用,提高水产品加工的附加值。七、果蔬加工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推广无公害、无污染的水果、蔬菜基地,并致力研究实施开发野生水果、蔬菜资源领域的种植和利用。加快水果、蔬菜深加工的步伐,开发营养果蔬汁饮料、果蔬小罐头、果蔬菜肴、速冻、保鲜、膨化果蔬产品、干果蜜饯等方便、休闲新产品。特别是果蔬菜产区和特色果蔬产区,应因地制宜开发综合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特色新食品。八、主副食方便食品大力发展工业化生产的各类米、面方便主食;着力发展营养卫生、搭配科学合理的主副方便食品、各种畜、禽、肉、蛋、蔬菜熟食制品(含软罐头)以及各种方便汤料、调味料食品等。九、速冻食品进一步搞好生产、储运、销售、消费的冷冻链建设,以确保速冻食品的发展。大力发展各类米、面制品的速冻主食和各种蔬菜、肉、禽、蛋、分割小包装等速冻食品,供饭店、餐馆及家庭直接烹调食用。十、方便半成品按不同风味配料调味的肉、禽、水产、蔬菜副食半成品,供直接烹调食用。十一、罐头工业“十五”期间重点调整产品结构,使罐头成为方便、风味、营养保健的食品。继续发展传统的果蔬罐头、肉类罐头,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畅销的罐头食品,发展地方特色传统风味罐头;努力增加品种、改善包装、提高质量、培育产品品牌、扩大出口罐头产品生产。十二、调味品工业调味品行业要大力发展新型调味品、天然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和方便调料。一是推广生物工程技术在调味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加快生产过程的管道化、连续化改造,降低污染,提高调味品的卫生质量。重点扶持一批大型调味品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二是酱腌菜要大力开发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野生植物食品和保持原色的腌渍食品;三是积极发展调味品包装化生产,提高产品包装率和包装水平。十三、婴幼儿学生食品主要发展质量稳定的婴幼儿奶粉及配方奶粉,推广各种泥糊状食品,用于4-24个月龄婴幼儿的营养补充食品,发展强化钙、铁、锌元素及各种维生素的食品及高营养易消化的乳酸饮品,大力推广学童奶、学生奶、学生营养餐。十四、老年食品“十五”期间老年食品重点发展低盐、低糖、高纤维、高蛋白、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缓解衰老的食品。十五、功能食品重点发展功能因子明确、功能作用显著的第三代功能食品。加强对功能食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我国功能食品的科学依据和产品水平。十六、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在大中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中,绿色食品的消费呈上升趋势,要在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绿色食品资源和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十七、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食品工业基础原料,“十五”期间应根据食品品质的提升和改良需求,大力发展营养强化剂、甜味剂、乳化增稠品质改良剂、着色剂、防腐抗氧保鲜剂五大类产品。十八、饮料工业“十五”期间,饮料工业调整产品结构和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果蔬汁饮料、天然矿泉水、豆奶和稳定发展茶饮料等天然、营养有益健康的饮料新产品。大力支持民族饮料和名品牌企业的发展。十九、酿酒工业继续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方针,积极实施四个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重点发展葡萄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和名优白酒。大力扶持知名品牌企业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兼并资产重组。在稳步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知名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酒类各种产品生产的集中度。酿酒企业要充分利用原料资源,大力开展综合利用,生产蛋白质饮料和开发富含营养的各类综合利用副产品。《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及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提出采取以下措施,保证食品工业在“十五”期间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企业改革,突出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整体素质;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加快股份制和合作制经济的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民营食品工业健康发展。二、加快技术进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食品工业整体水平。三、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食品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四、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中、小并举。(一)、促进各种形式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发展。(二)、加强中小型企业改制、改组、改造。(三)、加快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四)、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五)、拓展投资渠道,多形式利用国内外资金,使发展食品工业所需的资金投入呈多元化。(六)、规范产品质量管理,精心实施名牌战略(七)、完善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探索改革食品流通管理体制,提倡集物业、信息、技术、融资为一体的现代食品市场管理形式,拓宽食品流通领域,直接为食品企业服务。(八)、加强营养指导工作,提高全民营养知识。第四节中国食品工业包装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现状与回顾我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制造业在上一世纪的90年代实现高速增长,产值年均增长率约为24%,在整个机械行业中占第12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食品与包装企业现共有4000多家,其中食品机械企业占1900多家,产值135亿。食品与包装机械行业中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约有50多家,目前国内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存在以下问题:1、术产品少,技术水平低,与国外同类技术产品相比,整体水平落后20年。2、企业基础薄弱,企业管理不严,设计、工艺、装备、测试等技术手段较落后,导致产品与配件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3、技术力量薄弱,研究发展资金投入少,新产品开发周期长,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慢。4、一般水平和普通规格的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全国低水平重复产品多,供过于求。(二)、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潜力与趋势1、食品工业的发展潜力(1)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之比(2)城镇居民所消费的食品经过工业加工的比重(3)食品资源的加工利用率和增值率由此,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可归为:①扩大食品加工层次、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增加食品工业附加值,以适应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向多元化、营养化、方便性的发展趋势。②促进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发展有特点有优势的食品加工业,使其结构与规模更趋合理,实现各地差异化和专业协作化。③突破传统的食物资源,加强各种新的食品资源,食品品种的开发应用,如蛋白质,野生植物、动物性食物、粮油新资源,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动植物。2、食品技术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及目标(1) 我国食品技术与装备的主要发展方向①提高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产品节能化,减少浪费,提高效益;②实现生产过程高效率化--采用光/机/电/算一体化,过程控制智能化,生产线高度自动化,生产规模化大型化;③大力推广采用微电子技术、微波技术、真空技术、膜分离技术、挤出膨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超高压杀菌、低温杀菌、无菌包装技术等。(2) 食品包装机械今后十年的发展规划与目标①工业总产值增长10%;②2010年总产值达到785亿元,其中食品机械470亿元,包装机械315亿元; ③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0万元/人/年; ④2010年品种达到3500种,其中食品机械1900种,包装机械1600种;⑤有50%的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3) 重点发展项目1) 常规食品加工技术设备2)技术设备(三)、国外食品业及包装发展动态根据对消费者调查结果,第14届全美食品包装动态研究年会提出了消费者关注即食品包装所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依次为:产品的安全性(80%);使用的方便性(73%);产品的保质期(70%)。今年几年里受到消费者和包装制造商关心的问题还有:个性化包装,包装材料的微波加热特性,原材料成本,包装充填速度等。许多食品制造商或包装商期望有一种耐高温、不易戳破、无泄漏、表面清洁、密封性好价格又便宜的包装材料,希望包装膜能控制微生物生长甚至具有杀菌功能以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美国食品工程协会对今后食品包装材料与形式的发展作了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几年食品包装协会将会从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具有抑制或降低含氧量功能的活性包装膜(ACTIVE PACKAGING FILM),个性化的客户定制包装材料;安全性能更好的抗菌包装膜;立式袋包装技术等。总体上说,国际上今后几年食品加工与食品包装的业务领域从微观的生产技术手段向包括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贸易、专业培训等在内的宏观层面扩展,即根据客户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全方位在满足用户。食品加工设备的生产与贸易将包含越来越多的技术服务项目。在力求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和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性的同时,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四)、食品包装的环保政策导向目前,与食品包装特别相关的敏感话题就是包装废弃物处理。食品加工与食品包装要面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社会压力。在肯定包装正面功能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认同贯彻4R(REDUCE,REUSE,RECYCLE,REMOVE)原则,以减少包装废弃物总量。国家所采取的环保政策导向包括:1、推广绿色包装设计,减少包装废弃物量,减少资源消耗。2、推广与鼓励无包装、减包装运动。3、提高包装物的回收复用率,尽量发表可周转包装。4、实施环境保护标志和绿色产品标志制度,与质量标志并用。5、限制和禁止使用某些含有害物质的包装材料6、开发高性能、易处理包装材料代替传统包装材料。(五)、加入WTO后中国食品与包装业面临的变化与挑战世界商品经济大趋势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的食品与食品包装技术及其装备的进出口,影响国内居民的食品消费方式与结构,也影响到中国的商品包装的流通运输与技术形式。可以预见的这些变化有:1、消费者更注重商品质量与安全性,尤其是食品--是否采用食品包装加工新技术,如调节气氛包装(MAP),控制气氛包装(CAP),无菌包装等,更注重包装材料的阻隔性。2、更注重包装使用的易开性、方便性、防窃启性(TEP)、儿童安全性(CRP)和反复密闭性。3、要求对商品与包装的潜在指标,如质量、健康、营养、安全、生态等指标的可检测性。4、要求持续保证商品的最高品质,包括感官指标的技术条件。5、随着智能性购物(Smart Shopping)的流行,不用预先包装的新鲜食品店(柜)大量增加。6、大型联号零售店(Multiple Retailers)和连锁超级市场将占垄断单位。7、更有效地引进产品更新体制,如实行3个月内80%的产品淘汰制。8、集中运用立足于商场的市场战略,商品的供应与流通由零售商牵头运作,而不是由包装商或包装公司来组织竞争。9、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方式节省了商品流通中间环节,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缩短了等待选购的货架寿命。10、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工艺转变和包装生产的快速应变能力(FMS),;供应链的管理体系;JIT(即时)服务。电子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码图象复制(DEC),电子创作(EC)、电子通讯等针大大强化。11、有些商品流通将可能采用管道运输技术。12、用智能化贮存容器将大批出现。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洞悉区域产业情况、精准配置资源, 提供产业创新发展专业化服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基础

  构建科技人才多维评价体系,定性与定量结合,综合人才团队协作、个人贡献、成果价值、发展潜力等多维度因素进行评价,实现通过系统完成多主体、全方位、多维度人才评价。

  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为平台运营方、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平台运营情况的大数据看板。

  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技成果、技术能力向产业、企业进行转移转化与应用 服务对象: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竞争需要越来越聚焦于技术创新。越是能够正视技术短板,快速、高效地解决技术难题,提升技术能力并藉此形成技术优势的企业,更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构建更宽阔的技术护城河。

  帮助企业精准、高效、专业地对接目标城市、产业园区,获取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资源、产业政策保障,结合科易网既有的技术转移侧资源及服务优势,让企业透过“走出去”,进行机构外设爬坡越坎,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