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华谊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7-09 23:14   

  首页,「华谊注册」,首页6 月 26-28 日, 2023 楼房养猪生产运营技术研讨会在广州花都举办。本次会议由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主办,新猪派策划,广州越秀农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越秀农牧食品、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 京基智农、东瑞股份、煦兴牧科 、天兆猪业、海大集团、扬翔股份、双汇发展、加大集团、罗牛山、广垦畜牧、立华牧业等数十家龙头猪企及行业专家代表,共同探讨楼房养猪运营现状与未来发展、成本解构及增效管理、猪群健康管理与疫病防控难点等关键话题,为楼房养猪的升级发展建言献策。

  非瘟后,在技术与资本支撑下,各大猪企纷纷投资楼房养猪,前有牧原建设全球单体养殖规模最大 210 万头内乡产业综合体,后有湖北中新开维投产全球最高 26 层楼房猪场。

  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新型养殖模式,楼房养猪成效如何?相比平房养猪又有哪些优势?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指出,楼房养猪项目运营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要看其整体经营效果。而楼房养猪项目建设与运营,对供料、环控、除臭、清粪、洗消、空气过滤等模式工艺的选择,需要依据科学标准进行平衡和取舍。

  评估相关工艺选项是否能够满足猪场对生物安全、全进全出、饲养环境、周转效率、材料投送、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刚性和幅度的需求,同时考虑该工艺模式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达到上述需求的运行成本及整体项目投资收益率,进行综合评价。制定科学严谨的评估标准是基础。

  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在作《楼房猪舍设计要点分享》主题报告时,指出楼房猪舍的设计建设需要考虑多个要点:生物安全方面应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便于清除;环保与节能方面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热交换;同时管控好建筑成本及后期运营成本。

  天兆猪业楼房猪场在整体布局上,要求人员/物资/水/电/暖尽量集中,减少管线/物资供应/人员流动的距离,降低建设成本和节省时间。

  越秀农牧花都楼房生猪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其中仅土方一项就花费了1.25亿元。越秀农牧食品副总经理袁坤表示,尽管楼房养猪当期投资成本高,但并不意味着其最终出栏成本一定会高于平房养猪。

  楼房养猪面临的建筑设备维护、生物安全、成本管控、运营管理的问题挑战与平层养猪相比不尽相同。商品猪的出栏完全成本以饲料成本和苗种成本为主,楼房项目养殖体量大,但效率更高,最终出栏成本成绩的优劣,主要还是由生产和饲喂效率决定。

  据悉,越秀农牧花都楼房生猪项目是目前广东最大规模楼房猪 场,可年出栏生猪36万头。其生产区由4栋9层的养猪楼组成,在同等产能的情况下,较平房猪场可节约用地3/4;人猪比1:1277,较平房猪场可节约人力约50%。

  疾病防控是决定猪场的最终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闫之春表示,做好猪群的健康管理,其中伪狂犬/蓝耳阴性、后备猪自更新、严格全进全出是基本要求,对楼房养猪取得良好效益至关重要。

  在楼房猪场的蓝耳病防控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红认为,必须要高度重视后备猪的管理,配套系统的管理办法,降低引种频率。同时要一定要做好蓝耳疫苗免疫,建立系统的、以配种批为基础的蓝耳监测、追踪和针对性处置措施。蓝耳病对保育育肥猪影响更突出,通过猪流管控等手段,如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尽可能地延迟发病日龄,可以有效的降低损失。

  据悉,京基智农高州楼房猪场2022年保育育肥成活率约为93.5%,全程平均成活率近90%。在“6750”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该猪场采用4周批次进行生产,提高养殖效率。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京基智农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桂红作《楼房猪场蓝耳病防控经验与实践》主题报告

  在本次研讨会上,疫病防控、楼房养猪的生产运营问题一再被参会嘉宾提及。在运营方面,楼房养猪存在瞬时工作量大、更依赖设备稳定运行、环保压力大等情况,由于高度集约化,楼房养猪每天产生大量的固粪、污水、臭气需要从猪舍清运出来,并进行工业化转运、处置,这对楼房养猪的成本管控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在研讨会举办之际,参会嘉宾还一同走进标杆猪企越秀农牧食品,实地考察越秀农牧花都楼房猪场。

  越秀农牧食品是越秀集团专注生猪全产业链的业务平台公司,目前已涵盖“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产品销售”全产业链业务布局。

  据越秀农牧食品党委书记、董事长程九洲介绍,越秀集团在养殖业务上,将走“集约、智能、环保”高质量道路,深耕本土,聚焦广东、环大湾区布局生猪产能,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年出栏量200万头。

  为践行国企稳产保供担当,越秀集团投资建设了越秀农牧花都楼房猪场。项目位于广州市近郊的花都区狮岭镇,距离白云机场29公里,距离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约58公里,采用3380繁育一体化养殖模式,即80头曾祖代、扩繁300头祖代、繁殖3000头父母代,全场实行4周批全进全出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

  项目积极探索AI+数字化养殖,已成为目前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数字化猪场,将智能化设备应用于生物安全、生物资产管理、数据采集、饲喂等环节,实行自动化管控设备设施;人员、物资、车辆管控“一码通”;经营数据自动化采集,不仅带来养殖效率的提升,还有助于管控整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