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登陆{门徒平台}对比测评:哪家更强?。7月21日,由赛尔传媒、畜牧圈、教槽料联盟联合主办的“教槽料到保育料”第十一届乳仔猪营养与健康国际论坛(和光论坛)在云南昆明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
经会议组委会授权,分享由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志忠现场整理的听课笔记。
抗菌肽研发新进展曾祥芳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1.抗菌肽抗感染作用及其机制(1)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抗菌肽定义为:抗菌肽是生物进化上最古老的抗微生物感染多肽,是从原核生物到人等各种生物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抗菌肽的主要特性:广泛的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细菌真菌病毒);多途径的抗微生物感染机制使微生物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3)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抗菌肽是具有直接抗菌和菌群调节作用的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将抗菌肽称为免疫防御肽或抗感染多肽更为确切。(4)抗菌肽的抗感染途径:直接杀菌/抑菌。免疫调节机制: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直接选择性趋化机制;间接选择性趋化机制。(5)抗菌肽在肠道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活化宿主免疫细胞,趋化免疫因子,控制病原微生物生长,调节炎症反应。2.枯草菌肽研究进展(1)枯草菌肽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对于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菌效果。(2)枯草菌肽体内抗感染试验表明,对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3)枯草菌肽能够增强小鼠的天然免疫功能和抗MRSA感染能力,包括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调节免疫反应稳态,减少MRSA的感染。3.Microcin C7研究进展(1)Microcin C7是一种靶向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的肽-核苷酸类抗菌肽。(2)突破抗菌肽活性中心掩埋,代谢废物再利用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底盘菌对抗菌肽的高效持续表达。4.酵母肽研究进展(1)酵母肽是诱导酿酒酵母菌株Sa-10表达发酵的一种活性肽,由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1.9KD,呈环形折叠穿心的套索状,分子结构非常稳定。(2)酵母肽功效:抗革兰氏阴性菌,抵抗细菌感染,替代抗生素;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提高抗病力。(3)正在开展的工作:抗菌肽octapeprin-的研发;抗菌肽激活和增强仔猪肠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靶点及其肠道神经内分泌,肠道微生物的互作关系。5.结语(1)抗菌肽是所有生物的先天性免疫效应分子,其通过3个方面的机制实现机体免疫调节:激活巨噬细胞,直接或间接趋化效应,辅助抗体产生。(2)在抗微生物感染方面,抗菌肽具有三个方面机制:直接抑杀细菌真菌和病毒;调节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反应;控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繁衍。但不同种类的抗菌肽在三个方面的作用不是等同的,有的杀菌抑菌能力强,有的调节免疫和微生物的能力强。(3)将抗菌肽在抑菌促生长方面与抗生素促生长剂的作用机制有着相似之处。(4)抗菌肽的研发和使用方面:化学合成的抗菌肽成本高,很难在养殖业上广泛应用,微生物表达的抗菌肽很容易被宿主菌自身降解,因此寻找结构稳定的抗菌肽至关重要,要确定其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要制备到抗菌肽纯品,有明确的检测方法。不同种类抗菌肽的作用方式和作用途径不同,要阐明所研发的抗菌肽的确切效果和机制,方能得到有效利用。三位一体仔猪健康解决方案王宏博士 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仔猪健康概要(1)我国养猪业健康问题突出死淘率高:平均比欧洲高3%-10%;生产效率低:多养500-1000万头母猪,成本高40%。(2)仔猪健康的外在表现采食量高;精神,皮毛外观好;生长速度快;不腹泻,粪便正常。(3)综合保障措施生物防控;免疫接种;肠道保健。(4)肠道健康的内在表现消化酶活好;肠道结构屏障功能好;微生物菌群平衡;免疫平衡。(5)采取单一或综合方案,保障肠道健康养菌:酵母培养物。抑菌:抗菌肽,精油,酸化剂,益生菌。养肠:丁酸盐,谷氨酰胺。抗炎:抗菌肽,博落回,精油。助消化:酸化剂,益生菌,益生元。收敛:氧化锌,单宁酸,蒙脱石。吸附毒素:酵母多糖,酵母发酵物,蒙脱石。2.肠道健康养好菌(1)酵母培养物是肠道益生菌的首要营养底物。(2)酵母培养物是以酿酒酵母为菌种,经固体发酵后,浓缩干燥获得的产品,组成包括酵母代谢物,酵母细胞,变性(改性)培养基。(3)酵母培养物中成分:寡糖,有机酸、核酸,酶类、醇类、酯类,生长刺激因子,免疫调节因子,维生素、矿物元素、蛋白质、小肽、氨基酸。(4)酵母培养物主要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应激;提高免疫力,抗氧化能力,增强抵抗力;促进营养物质消化,提高生产性能;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采食量。3. 肠道健康抑坏菌酵母肽:酵母肽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杀灭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增强抵抗力,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4 肠道健康保平衡(1)重点调整三大平衡:菌群平衡,氧化平衡,免疫平衡。(2)菌群平衡:最大限度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提升菌群丰度值,达到肠道菌群稳态。(3)氧化平衡:氧化应激/损伤是疾病的祸根,提升抗氧化能力降低并清除体内毒素。(4)免疫平衡:激活免疫系统,适度免疫应答,筑牢防御屏障,提升免疫水平。5.小结:(1)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免疫平衡,氧化平衡是保障仔猪健康的基本手段。(2)酵母培养物是肠道益生菌优质的营养底物,通过平衡肠道微生态,保护肠道粘膜结构,调节肠道免疫机能,促进仔猪健康。(3)酵母肽和枯草肽在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抑制病原作用。降本增效从“微”做起林雪博士广州天科生物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1.乳仔猪消化特点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1)仔猪消化道内酶的分泌量一般较低,且随年龄,消化道的刺激而发生重大变化,新生仔猪具有分泌母乳消化酶的能力,因此哺乳仔猪的乳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水平较高,20日龄前的哺乳仔猪主要依靠其小肠液和胰液来消化营养物质。(2)仔猪消化器官的体积重量都小,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有密切关系的小肠绒毛长度,绒毛面积,小肠上皮的凹陷深度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3)微量元素稳态2.微量元素的问题(1)微量元素的剂型:金属氨基酸络合物;简单有机盐;无机微量元素。(2)微量元素间的互作:微量元素营养价值的充分发挥必须考虑微量元素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的协同拮抗。(3)教槽料中微量元素使用不当带来的常见问题。不好吃:金属味重,适口性差采食量低;仔猪厌食,依靠香甜掩盖。吃不够:吸收率低,不符合仔猪消机能,浪费多,维生素油脂氧化,营养成分丧失,配方失真。不安全:重金属残留多,硫酸盐用量大,造成仔猪肠道损伤,过分追求不拉稀,皮红毛亮而是用高铜高锌。(4)常见微量元素风味过量无机硫酸盐(特别硫酸铜)对于动物是有毒的,会造成上皮损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具有刺激性,强收敛性,苦味和涩味,会干扰动物味觉和嗅觉,影响对食物的感知,从而降低采食量。4kg教槽料在规模猪场的价值刘俊奇博士 新逻辑营养董事长1.教槽料进化逻辑(1)养殖分层--方便使用:能上料线+直接饲喂。(2)明确绩效--扶弱脱僵:多活一头+少死一头。(3)精细营养--群体营养:群体匹配+冗余设计。(4)生物安全--品质安全:无同源性+低毒低抗。2.教槽料使用及运营现状(1)猪场端:教槽功能弱,猪场变羊场;断奶问题多,教槽变载体;保育过渡难,保育当教槽。(2)企业端:多元发展,补充产品;创新乏力,大众竞争;营养平庸,价值不足(3)导致:猪场不得不使用;小企业不得不拥有;大企业不得不专注。3.教槽料产业模式:教槽必须走向专业化。4.教槽料营养架构:商品猪用商品型;商品猪用自配型;种猪专用商品型;种猪专用自配型。5.教槽断奶难题分析(1)差异难题:强弱差异,体重差异,健康差异;(2)采食难题:恐新难题,印记难题,适应难题;(3)应激难题:疾病应激,混群应激,营养应激;(4)营养难题:诱食难题,消化难题,腹泻难题。6.教槽料的核心价值是顺利转换:消化吸收模式的转换,营养代谢模式的转换,免疫模式的转换。顺利转换比日增重和料肉比更重要。7.教槽断奶过程,奶肠到料肠柔性转换是关键。(1)兼顾前肠后肠。(2)兼顾肠道与生长。(3)兼顾消化性与适应训练。8.认知仔猪群体的不均匀性,弱小病僵猪20%和亚健康猪30%缺少关注。9.教槽难题解决过程充满诸多不确定性,营养逻辑不匹配,产品逻辑不清晰,品质逻辑不坚持,市场逻辑不稳定导致生产不确定和功能不确定。10.教槽营养高低辩证应用逻辑,“高”侧重营养生长,“低”侧重健康危害,“低”保障“高”达成。11.教槽功能营养集成不是简单或复杂的技术堆砌,而是与产品关联的每一个逻辑与每一个要素匹配。中草药提取物在乳仔猪饲料中的应用价值武如娟博士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博士1.乳仔猪肠道健康面临的挑战(1)仔猪断奶应激--采食量降低--肠腔营养匮乏--肠道屏障/营养物质消化障碍。(2)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破坏肠道屏障--导致肠炎。(3)仔猪断奶应激--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肠炎。(4)早期仔猪断奶--免疫空窗期--削弱肠道屏障功能。2.中草药提取物在乳仔猪上应用价值(1)中草药提取物定义:指以传统中草药为原料,按照对提取的最终产品用途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合浓集植物中某一种或多种成分,而不改变或人为添加其标识成分形成的产品。(2)中草药提取物的选择:不影响适口性;调节肠道;控制腹泻;提高免疫力。(3)根据多轮验证,中草药提取物在乳仔猪断奶阶段添加,均有着提高生产性能,增强乳仔猪健康度等正向功效。欧美教槽料经验与中国养猪现状的结合刘海君博士广州英赛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营养技术总监1.成功断奶的营养目标:防止消化道问题:抗拉稀;早期采食量最大化;生长速度。2.抗生素的替代: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寻找非抗生素的抑菌物质,三部曲:替抗物质要有抑制有害菌的功效;现场做治疗试验要有效果;最后再做生长性能试验。3.采食量比营养水平或配方原料组成更重要!4.氨基酸平衡对采食量很重要。5.缬氨酸的缺乏,会影响采食量,从而降低生长速度。6.10-20kg猪达到最佳日增重,可消化异亮氨酸与赖氨酸比例为46%。7.教槽料的水分与采食量:(1)刚断奶仔猪,粥料饲喂比干料效果好。(2)颗粒料水分高,适口性好。(3)焦亚硫酸钠:防霉保鲜。8.不同来源的大豆蛋白的效果(1)膨化大豆浓缩蛋白比豆粕效果好。(2)大豆浓缩蛋白比豆粕效果好。(3)断奶乳猪料可以加22.5%豆粕。(4)豆粕对断奶乳猪没有有害效果。9.乳糖的效果(1)乳糖是玉米豆粕型断奶乳猪料中的限制性营养因素。(2)乳糖提高了断奶乳猪料中豆粕的蛋白消化率。(3)乳糖需要量和血浆蛋白粉有关,无血浆,30%乳糖效果最好,加了血浆,15%乳糖效果最好。10.乳清粉,乳糖:教槽料的关键营养;颜色和质量有关系;这趟可以部分替代乳糖;乳糖是一种益生素;乳清粉相当于酸化剂;制粒:避免美拉德反应。11.教槽料加豆油有用吗?(1)对提高长速基本无效。(2)制粒润滑。(3)粉尘控制。(4)油脂氧化反而降低生产性能。
中国养猪产业新论乔玉峰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1.序言:(1)21年20,全国生猪出栏量超6.7亿头,比上一年增长27.4%;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21年20末,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比上一年末分别增长10.5%,4%。(2)21年20中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牛肉产量698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514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2380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3683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3409万吨,下降1.7%。2.猪病防治是头等大事(1)2018年猪瘟非洲首发,五年来免疫应答,毒株多变,危害巨大。(2)近年来猪瘟非洲多点多发,报道少!(3)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适用于畜禽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过长中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的收集,无害化处理及其监督管理活动。3.种猪育种的悲欢离合(1)高端引种:年2020,引进种猪3.17万头,21年20引进种猪2.79万头。(2)种猪来源地:21年20我国引进种猪的大部分来源于丹麦,美国,法国,其中丹麦最高占比37%。(3)2022年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92万头,环比增加0.4%,能繁母猪存栏连续10个月下降后首次环比回正。(4)21年206月,能繁母猪4564万头,近年来最高值。4.猪饲料的变化(1)工业饲料的重要保障:21年20,猪饲料产量13076.5万吨,增长46.6%。(2)21年20,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9344.3万吨,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配合饲料产量27017.1万吨,增长17.1%;浓缩饲料产量1551.1万吨,增长2.4%;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663.1万吨,增长11.5%。5.猪肉安全供应是国计民生的大事(1)猪粮安天下:粮食安全的重点是饲料粮安全,料与肉的辩证关系。(2)肉蛋奶的供应,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刚需物资,是食品保障的重要品种。(3)国际市场的利用:年2020,中国猪肉进口总量439万吨,同比增长108.3%,年2020中国猪肉进口均价为27429.3千美元/万吨。年2020中国猪肉进口金额为12041464千美元,同比增长157.6%。(4)猪肉市场价格是晴雨表6.生猪养殖模式的选择(1)单一产业与产业链生产。(2)猪肉的家庭加工食用与现代化食品加工。(3)地域性差别。(4)真正意义的现代化猪场,绝对不是遍地开花的高楼养猪,爱讲卫生的猪,福利更好。玉米营养价值的特征及提升饲料专用玉米品质的思考魏宏逵副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1.玉米的生产和消费情况(1)年2020中国是全球玉米产量第二大的国家。(2)全球饲用玉米约7.27亿吨饲料,约占全球玉米消费量的63.45%。(3)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进口品种,进口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1年20我国进口玉米2703万吨,主要用于饲料,主要来源为美国和乌克兰。(4)国产玉米和进口玉米的营养成分并无太大区别。(5)国产玉米真菌毒素污染情况更加严重。(6)玉米价格是影响饲料成本和养殖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2.饲用玉米的营养价值特性(1)玉米是畜禽饲料中最主要的能量饲料,在配方中用量占60%-70%。(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玉米种脂肪含量为3.5%-4.5%,是大麦小麦的两倍;玉米亚油酸高达2%。(3)蛋白含量低,品质差:一般玉米粗蛋白7.2%-8.9%,低于大麦小麦,蛋白种类主要为醇溶蛋白,其次为谷蛋白,消化率差;氨基酸组成不均衡。(4)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偏低。3.影响饲用玉米营养价值的因素(1)玉米是单胃动物日粮中最主要的能量饲料原料。(2)评价玉米品质的传统指标包括容重,干物质,干粒重,总能,总淀粉,粗蛋白含量作为饲用玉米品质的补充。(3)过去常认为玉米是一种饲用价值比较稳定的谷物,但这种观点已经在猪,禽实验中被证实是不正确的,淀粉,油脂,蛋白都有一定的变化。(4)品种和生长条件差异造成玉米营养指标变异,根据安迪苏研究湖北玉米总能最低,粗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区域玉米。淀粉含量和消化率不同不同品种的玉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淀粉消化率和淀粉粒的直径有差异。总能值和淀粉含量变异小,但支/直比在不同品种中变异很大。4.玉米淀粉的结构及加工对消化率的影响(1)淀粉在胚乳中以大小不同的淀粉粒形式存在。(2)淀粉粒的大小和形状对淀粉的功能和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3)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在热处理时糊化和回生的特性有很大差异:支链淀粉的抗回生特性比直链淀粉好。(4)玉米直/支比及膨化后储存条件对淀粉消化率及抗性淀粉形成有影响实验证明,储存时间越长,抗性淀粉越高;储存温度越低,湿度越大,抗性淀粉越多。膨化玉米的可消化淀粉含量与抗性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性淀粉含量与脂肪和粗蛋白呈正相关但不显著。5.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的思考新品种玉米的营养价值提升:高赖氨酸(色氨酸)玉米;高油玉米;低植酸玉米;霉菌毒素抗性玉米。6.总结(1)淀粉的结构和组成不仅影响玉米的消化率,而且与加工后品质的变化密切相关。(2)培育高赖氨酸和色氨酸新品种,是提高玉米品质的重要途径。(3)污染玉米的真菌毒素可以在田间和仓储过程中产生,低抗真菌毒素的污染对于保障玉米品质,减少浪费至关重要。(4)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的高价值饲用玉米:抗真菌毒素玉米;高支/直比淀粉玉米;高Lys玉米。电子理论下抑菌抗病毒新思路胡友军研究员 广东酸能首席科学家1.健康养殖与酸碱理论(1)十四五期间将诞生饲料,生猪养殖,禽类养殖,反刍养殖四个万亿级赛道。(2)仔猪胃肠道健康问题依然严峻,荷兰2017--年2020数据,断奶3周左右胃部pH仍然在4左右。(3)相比于30年前,优质饲料原料(如鱼粉,鱼油等)比例大幅减少,而且将更大幅度减少。(4)健康养殖下饲料配制的原则:提高消化率/抗炎抗氧化/杀菌抑菌/肠道健康。(5)后“无抗”时代,各种益生物质替抗效应认知度,有机酸,精油等认可度高。(6)2030年全球饲料酸化剂预计可以达到200亿美元。(7)酸味是动物基本味觉之一,酸甜苦咸鲜,其神经灵敏度与食盐,糖精等接近。(8)经典酸碱理论:电离理论,溶剂理论,质子理论。(9)早期断奶后胃pH值从4迅速提升到6。(10)非常规原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仔猪日粮的系酸力。(11)经典酸碱理论对酸化剂生物学效应的解释:释放氢离子对pH调节:弥补氢离子;预消化营养物;杀灭病原菌;激活胃蛋白酶原。2.酸的抑菌抗病毒效应(1)有机酸的抑菌效果评价低于抗生素但在植物提取物和寡糖之上。(2)常见有机酸的抑菌能力各不相同,中链脂肪酸单甘脂抗病毒效应最低浓度是其脂肪酸的5-10倍。3.酸碱理论的发展与探索(1)国际公认的有机酸抑菌机理:氢离子调节pH范围,致病菌在偏酸环境中受到抑制。(2)酸性条件下有助于有机酸抑菌,如苯甲酸在pH6.5以上失去抑菌性能。(3)有机酸抑菌要以分子形态进入细胞,发挥作用。(4)有机酸分子结构决定其特性,酸分子发生反应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的电子重排,即Lewis酸碱电子理论。(5)酸一切能接受未共用电子对的物质;碱:一切能给出未共用电子对的物质。4.总结:(1)电离理论完美解释了酸在胃中的贡献,并推动了酸化剂行业的发展。(2)有机酸肠道抑菌和抗病毒效应难以完全用供氢效应解释,根据分子反应的作用机制即电子云重排可以得到基础的阐释。丁酸梭菌及其衍生物在仔猪上的应用陈清华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1.肠道健康重要性:肠道健康由营养物质-肠粘膜-肠道微生物共同组合的结果。包括稳定的微生物群落,营养素高效的消化吸收;有效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有效的肠道屏障;有效的免疫状态。(1)肠道健康的两大标准:功能正常(消化,吸收,代谢,免疫功能正常)。无肠道疾病(无结构性疾病,无功能性疾病)。(2)肠道是机体免疫系统和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的最主要部位。(3)养猪生产实践中影响猪肠道健康的主要因素:病原性因素;饲料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肠道结构功能受损后,对动物体影响大,猪只健康水平下降,饲料浪费,药物滥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肠道健康调控技术探讨(1)四精技术手段:精准营养;精选原料;精益工艺;精细饲养。(2)在生产中如何做到精准把握饲料原料有效成分变异及猪的营养需要量变异,是精准配方的关键。(3)教保料生产技术关键点:减少饲料来源的抗营养因子及毒素的损伤,促进肠道发育和菌群定制,减少条件性病原菌的损害,促进肠道健康。(4)精准营养配制饲料的两大核心要素做好蛋白营养:蛋白水平,蛋白供给结构,选好蛋白来源。用好功能性添加剂:从采食,消化,吸收三大方面保障猪肠道健康。3.丁酸梭菌调控肠道作用及其机理(1)丁酸梭菌更像是救护兵,治疗和修复肠道粘膜。(2)大肠会吸收细菌发酵的产物,主要为短链脂肪酸,通常可以达到整体日粮摄入能量的10%,某些菌群组合可以为宿主提高更多的能量。(3)后肠道蛋白,氨基酸发酵是有害的。(4)丁酸梭菌是严格厌氧的芽孢杆菌,适合在动物肠道大量繁殖,能充分适应猪,鸡等动物的主体厌氧环境,这是其他诸如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很难达到的。(5)丁酸梭菌在肠道中的代谢产物包括:丁酸,维生素,丁酸菌素,淀粉酶等。(6)丁酸梭菌等有益菌对肠道粘膜层的保护作用。4.小结(1)丁酸梭菌可以调节肠道屏障。(2)丁酸梭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3)丁酸梭菌可以调控免疫机制。(4)综合效应提高仔猪抗病力,保障生长。乳仔猪生长发育与营养需要特点及教保料的配制策略与方案唐明红博士上海美农技术服务总监1.为什么要关注教保料(1)乳仔猪是猪场效益的起跑线)教保料能树立形象。(3)教保料能提升公司竞争力。(4)套餐的排头兵。(5)合作的敲门砖。(6)提升效益产品。2.乳仔猪生长发育特点(1)仔猪出生后,消化道组织的生长速度很快。(2)消化系统功能逐步健全。(3)粘膜快速发育。(4)消化酶的发育逐步提高。3.乳仔猪生长特点(1)生长潜能大,饲料转化率高。(2)对环境和饲料敏感。(3)消化酶和盐酸分泌不足。(4)肠道粘膜和绒毛容易受损,容易引起炎症反应。(5)肠道生态脆弱。(6)对饲料要求高。4.乳仔猪必须面对的问题(1)需要消化道分泌足够的消化酶。(2)肠道粘膜发育不完全。(3)高生长潜能和低采食量的尖锐矛盾。(4)饲料中的抗原。(5)高营养浓度和消化力的矛盾。(6)断奶应激引起的系列反应问题。5.教保料配方思路(1)合理的营养浓度,避免“富营养”化。(2)蛋白来源的广泛性。(3)提高采食量(气味,味道,消化率,可消化蛋白)。(4)关注粘膜健康和肠道健康。教槽料涉及的关键控制点及其新思考管武太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引言:影响教槽料效果的因子剖析(配方设计,营养水平,原料选择,加工工艺,风险控制)。2.仔猪消化与生理特点(1)相比断奶前,仔猪断奶后小肠长度增长速度慢,而仔猪小肠重量在断奶前后的增长速度一致。(2)断奶对仔猪胰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3)断奶降低仔猪糜蛋白酶活性,且断奶后糜蛋白酶活性增加速度降低。(4)断奶降低仔猪淀粉酶活性,随后不断增加,可能是为了适应消化饲料中的淀粉,断奶前后淀粉酶活性增加速度一致。(5)断奶降低胰脂肪酶活性,原因可能是饲料中脂肪含量低于母猪乳脂含量的缘故。(6)断奶降低仔猪胰脏辅脂酶。(7)断奶降低了仔猪胃脂肪酶的活性。3.教槽料配方涉及关键控制点(1)教槽料应具备的特点:适合仔猪生理及生长规律;强诱食性;高营养性;高消化性;能控制腹泻;有利于绒毛生长发育。(2)教槽料涉及关键控制点:能量水平(DE3500-3600Kcal/kg);蛋白含量≤19%;氨基酸水平与比例;矿物质维生素充足;功能性添加剂。(3)仔猪饲料的原料选择与配方结构蛋白:可消化性,适口性,抗营养因子。油脂:脂肪酸结构,碳链长度,饱和度。碳水化合物:对糖类的利用特点,乳糖水平,最佳的乳糖:蔗糖。4.对改善教槽料饲喂效果的新思考(1)当前形势:非瘟持续,禁抗,原料上涨,猪价持续低迷,行业竞争加剧。(2)抑菌杀菌成分的评估,体外评估(MIC,MBC),体内效果(攻毒试验,饲养试验,不同季节/猪场试验,最终技术落地)。独特酶解蛋白造就优质教槽料李玉欣博士哈姆雷特蛋白中国区营养师断奶应激与优质教槽料(1)1986-2007年的五篇报告表明:断奶导致仔猪小肠绒毛高度明显降低。(2)仔猪断奶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饲料形态等三方面的改变导致干物质采食量急剧下降。(3)肠道容貌高度降低导致肠道吸收能力变差,后肠未消化营养物质增加,进而促进致病菌的增殖。(4)肠道绒毛高度与乳仔猪的干物质采食量相关。(5)采食量降低进而影响肠道屏障功能。(6)优质教槽料特点:适口性好,采食量高。含ANF低,腹泻率低。消化率高,生长快速。肠道健康,缓解应激。营养均衡,整齐度高。环保安全,合规合法。(7)优质教槽料原料选择大宗原料:原料的预消化与预处理;减少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原料;减少有毒有害变质的原理;降低石粉,磷酸氢钙的用量;提高蛋白消化率,平衡氨基酸。添加剂:高剂量氧化锌的使用;酸,酶,菌,益生元,精油。(8)不同大豆深加工蛋白产品的营养指标差异很大。(9)不同大豆蛋白产品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指标差异很大。(10)大豆抗营养因子(ANF)分类抑制蛋白质消化率的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影响碳水消化的因子:大豆寡糖,酚类化合物。刺激免疫系统的因子: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降低矿物元素利用率因子:植酸。抗维生素因子:抗维生素A,D,E,B12。其他ANF:导致甲状腺肿因子等。(11)大豆抗营养因子消除和检测方法:杜马氏,TLC,HPLC,ELISA,SDS-PAGE。(12)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6-9kg仔猪日粮合理剂量为0.3mg/g。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9-15kg仔猪日粮合理剂量为0.7mg/g。抗菌肽促进动物肠道健康的应用研究刘扬科博士农业农村部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重点实验室1.肠道健康的重要意义:肠道健康是消化吸收的保证,机体免疫健康的保障。2.影响肠道健康的四大因素:病原微生物;菌群失衡;日粮因素;应激因素。3.抗菌肽的概念:小分子肽,生物体经诱导产生,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菌群调节作用的固有免疫效应分子,是机体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固有组织部分。4.抗菌肽的作用机制:杀灭病原+免疫调节+肠道健康。5.抗菌肽的科学评估:(1)成分明确(2)结构清晰(3)检测方法科学6.降本增效高效替抗(1)同机制替代(2)同效果替代7抗菌多肽降本增效,高效替抗方案(1)动物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在70%-80%,对能量的消化率在75%-85%,还有提升空间。(2)抗菌多肽可以抑制有害菌,抑制炎症因子,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结构,从而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3)日粮中添加抗菌多肽可以提高营养物质吸收13%以上,生产性能改善3%-5%。(4)实验表明:在饲料原料高位运行背景下,降低饲料养分(粗蛋白,能量)1%左右,配合使用抗菌多肽,对生产性能无影响。饲用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马曦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1.产业背景(1)禁抗时代的全面到来。(2)急需高效廉价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2.细菌素的定义(1)简单理解:细菌天然表达和分泌的具有重要功能活性的蛋白等。(2)准确定义: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者前体多肽。3.饲用细菌素的研发过程:细菌素的筛选鉴定;细菌素的高效表达。4.饲用细菌素的作用机理(1)天然细菌素介导动物肠道微生物群体感应,靶向性抑制病原菌生物膜,通过破膜机制对病原体进行杀菌,起到讲解病原菌生物膜的效果,并分散其生物膜。(2)原创技术:源头创新型抑菌机理,经定向进化抑菌活性强,接近于抗生素。(3)不是杀灭病原菌个体,而是破坏病原菌的聚集而达到杀菌效果,间接证实无细菌耐药性问题。5.饲用细菌素作为饲用替抗产品的优势(1)天然来源,无毒副作用。(2)具有广谱抗病原菌效果。(3)不涉及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无生物安全性问题。(4)采用益生菌系统表达,全程不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废弃物。(5)优化后的发酵配方和三段式发酵工艺。(6)规模化饲养实验结果表明:饲用细菌素显著提高畜禽生长性能。审核 余淼
源自大帝汉克,听课笔记由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志忠现场整理,内容未经报告者本人审阅,有所疏漏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