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大摩娱乐_大摩用户注册登录中心-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7-31 15:05   

  大摩娱乐_大摩用户注册登录中心-首页受国际禽流感疫情影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压力陡增,且在局部地区造成影响,对我国家禽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将对我国 2022 年禽流感等重要家禽疫病发生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对 2023 年禽病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2022 年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状况好于往年,仅公布了 1 起野禽感染 H5N1 亚型禽流感疫情(7 月 22 日,青海省刚察县和共和县),未有 H7N9 亚型禽流感疫情公布。

  国家禽流感专业实验室(广州)从来自国内不同地区活禽交易市场、养禽场等来源的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到 190 株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涉及全国 19 个省、市或自治区(安徽、北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内蒙古、山东、陕西、四川、云南、浙江和重庆)。分离毒株主要来源于水禽(占比达67%),其中鸭源毒株占比 48%,鹅源毒株 19%,鸡源毒株 30%,鸽源毒株 1.5%,环境源毒株1.5%。目前国内流行毒株的血清亚型包括H5N8、H5N6 和 H5N1 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H5N6 毒株,H5N8 毒株的数量自 2022 年初以来有所减少,但 H5N1 毒株数量在持续增加。HA 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流行毒株主要在 Clade 2.3.4.4b 分支(和欧美流行毒株一致),也有少部分毒株属于 Clade 2.3.4.4h 分支(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基因型亚分支发现,H5N1 病毒分别处于Clade 2.3.4.4b 分支中的不同亚分支,我国毒株存在于 b2 亚分支,欧美毒株存在于 b4、b5 和b6 亚分支,而国内 H5N6 与 H5N8 病毒则分布在b1 分支。目前使用的商品疫苗对国内流行的H5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保护效果良好,但有些地区的分离毒株与疫苗毒株的抗原性已出现了明显差异。

  H7N9 禽流感病毒的污染面相比去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环渤海湾地区扩大到华北、西南等部分省份,主要威胁蛋鸡和肉鸡。国家禽流感专业实验室(广州)从来自国内不同地区活禽交易市场、养禽场等来源的样品中共分离了101 株 H7N9 亚型禽流感病毒,其 HA 蛋白裂解位 点 模 式 主 要 为 “KRKRTAR ↓ GLF”和“KRKRIAR↓GLF”,均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宿主绝大部分是鸡,有 2 株源于鹌鹑,1 株源于鸭。HA 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当前 H7N9 病毒演化为 2 个基因进化分支Group.y.2.3 和 Group.y.2.4 (原命名 Group1 和Group2),Group.y.2.3 分支由 2021 年河北毒株Chicken_Hebei_1010 进化而来,Group.y.2.4 分支由 2021 年云南毒株Chicken_Yunnan_1008进化而来,2 个分支的病毒不具备时间和地域的显著特征。抗原性研究结果表明,疫苗株rHN7901、H7 Re4 与大部分 Group.y.2.4 分支病毒在抗原图谱上的距离较近,而与Group.y.2.3分支病毒的抗原群距离较远,提示 Group.y.2.3分支病毒可能会造成鸡群免疫失败。此外,Group.y.2.4 分支病毒在抗原图谱上也并未完全聚集在一起,少数毒株(如河南鹌鹑源 621 株、河北鸡源 619 株和北京鸡源 732-1 株)与疫苗株的抗原距离也比较远。

  2023 年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风险仍然较高,尤其是 H5N1 亚型禽流感的输入性风险和 H7N9 亚型禽流感的外溢风险增加。目前使用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6 H5-Re13 株 +H5N8 H5-Re14株 +H7N9 H7 Re4 株) 和 (H5N2 rHN5801 株+rGD59 株,H7N9 rHN7903 株)对国内绝大部分流行毒株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国内H5 亚型病毒分布广、种类多,又存在多种血清亚型病毒同时流行的现象,因此产生新变异毒株的风险较高。而且受候鸟季节性迁徙的影响,在欧美禽流感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国外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输入性风险明显增加。H7N9 亚型禽流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蛋鸡群中一直潜在流行,虽然范围不广,但流行毒株已产生新的进化趋势,并且抗原性也已发生明显分化,其中一些毒株已可以突破当前使用的疫苗株(H7N9 H7 Re4 株和 H7N9 rHN7903 株)的保护作用,有可能造成新的散发疫情。一旦 H7N9 病毒流行范围扩大,其与人群接触的机会以及人感染H7N9 的风险也随之会升高。

  随着我国养禽场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孵化场免疫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CVI988 疫苗以及 HVT+CVI988 双价疫苗广泛使用,近年来相继有大型孵化场开始启用卵内免疫设备等集成智能化设备,推动了我国养禽业对马立克氏病的有效免疫防控。由于受2022 年俄乌战争的冲击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国内动物饲料原料价格长期趋于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禽业的利润空间,从而对部分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和疾病防控成本造成的巨大压力,我国部分地区马立克氏病病例也有抬头的趋势。此外,随着马立克氏病病毒的不断演变,近年来相继有论文报告我国南方和北方均出现了可突破 CVI988 疫苗的 MDV 野毒株,这些马立克氏病病毒分离株似乎已具有超强毒力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子特征,有些毒株甚至可造成 30%死亡率。这对我国马立克氏病防控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强调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和足够长时间的空栏,避免早期感染,而且尽量选用质量可靠稳定有保证的 CVI988 系列疫苗,并且尽可能实现早期免疫,以减少免疫空白窗口期的野毒感染。同时应加强对马立克氏病病毒流行毒株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以期为积极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有多家第三方检测诊断机构对送检禽肿瘤病例检测报告表明,除了常见的马立克氏病肿瘤病例以外,多种肿瘤病毒的共感染(包括MDV+ALV、MDV+REV、MDV+ALV+REV 等),以及肿瘤病毒与其他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包括 MDV+CIAV、MDV+CIAV+ALV 等) 比较常见。这提示基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诊断对家禽肿瘤性疾病的确诊将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从新版《动物防疫法》将疫病净化列为防控重要策略后,各级农业农村业务主管部门、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将种畜禽场的重要种源疫病净化列为工作重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文件,经过前期自我净化、省级评估和专家组现场评估和监督采样、实验室复核以及专家委员会评定等多层次审验评估,2022 年全国新增 11 家种禽场被确定为国家级禽白血病净化示范场,这些净化标杆企业对于保障我国家禽种业安全和种源洁净度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家禽种源性疾病净化由单一病种走向多个病种。

  由于新城疫疫苗的广泛推广与使用,近十年新城疫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临床上典型的新城疫已较少见到,因此在农业农村部2022 年发布的动物疫病名录中,新城疫从之前的一类动物疫病被调整为二类动物疫病。但是,伴随着新城疫病毒宿主范围的不断扩大、病毒进化、疫苗免疫失败、混合感染和中小养禽场卫生条件不佳等原因,近年来新城疫的流行具有新的趋势,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当前新城疫有以下 3 个流行特点。第一,在养鸡场主要呈现非典型感染,鸡群感染后死亡率低,但生长和产蛋受到明显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新城疫病毒常、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 H9 亚型禽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往往造成更严重的病变。第二,新城疫在鸽场和鹅场的危害比较明显,特别是鸽源的基因 VI 型新城疫病毒和鹅源的基因 XII 型新城疫病毒,常引起病禽的大面积死亡。除了病毒本身的致病性外,鸽场和鹅场的饲养环境较差也是造成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新城疫的发病常常伴随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因此,针对特定靶动物的新城疫病毒的疫苗研发较为迫切。第三,野鸟源的新城疫病毒具有较大威胁,特别是作为禽类病毒储存库的候鸟水禽,可能带有高致病性新城疫病毒而不发病,在迁徙过程中将病毒传播至饲养条件较差的养禽场。因此,针对新城疫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在未来仍然十分必要。

  2022 年我国广东、福建、安徽、江苏和河南等部分省份鸡群中发生 H3N8 亚型禽流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产蛋鸡产蛋率急性下降等,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后期易继发感染细菌。我国东部局部地区零星发生鸡群感染H10N3 亚型禽流感病例,可引起蛋鸡产蛋下降,死亡率增加,但并未引起大面积流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仍居高不下,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等病原混合感染现象普遍,对家禽生产造成较大影响。鸡 I 群腺病毒病呈散发流行,病例以血清 4 型和 8b 为主,鸡群免接种疫苗可得到较好的控制,临床发病大多为非免疫鸡群,使用抗体治疗有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危害明显下降,发病率低,仍以肉鸡发病为主。坦布苏病毒在鸡群偶有发生,主要发生于高峰期的种鸡和蛋鸡,导致产蛋下降,鸡苗质量不佳。鸡传染性贫血发病率较高,部分省份感染率超过20%,肉鸡、蛋鸡均可发病,主要通过垂直方式传播,日龄越小的鸡越易感。水禽病毒病仍以鸭圆环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鸭细小病毒感染和鸭呼肠孤病毒病为主,其中鸭圆环病毒发病率较高;水禽细菌病仍以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感染为主。预计2023 年以上疾病仍将对我国家禽业造成影响,应密切关注 H3N8、H10 亚型禽流感的流行趋势,新发病以及重要病毒病仍然是禽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对于养禽企业,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管理仍然是禽病防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应加强禽流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先免后补”政策背景下,应密切关注新政策可能带来的疫病防控新问题,科学评估免疫效果,确保“先免后补”政策的顺利推进。同时应关注权威部门对不同生产厂家的疫苗效果评价,选用免疫效果好的疫苗。

  对于兽医管理部门和相关兽医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力度,完善监测网络,提升预警能力。一方面要通过部门间合作,加强野鸟禽流感监测。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省、市级动物疫控和部分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和积极性,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发现新型病毒。对监测到的禽流感病毒及时进行基因分析和抗原性比对,评估疫苗对流行毒株的交叉保护效果,降低疫情暴发风险。组织相关实验室重点针对近期国内出现的对家禽具有一定致病性的 H3N8、H10N8 和H10N3 等新型禽流感病毒开展专项流行病学监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更加准确掌握我国家禽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本底和传播风险,制定针对性防控政策,降低新型禽流感扩散风险。

  对于疫苗研发机构,应筛选针对 H5 和 H7亚型禽流感变异株的疫苗候选株,研发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型疫苗,储备 H3N8 和 H10亚型禽流感疫苗。针对当前 H5 亚型禽流感的输入性风险和 H7N9 亚型禽流感抗原分化的现状,应储备针对新流行病毒的疫苗候选株,适时更新疫苗成分。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直接影响家禽产业,而且还为 H5、H7 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的重配提供“”,对家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影响,应此应加强研究可有效阻止病毒在鸡上呼吸道感染和排毒的新型 H9 亚型禽流感疫苗。此外,为有效防范H3N8 和 H10 亚型禽流感可能造成的流行,应加快开发相应疫苗。

  《养禽与禽病防治》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管的综合性科普期刊。1992年和2004年,杂志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名列畜牧、动物医学类杂志第12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2018年入选农家书屋重点期刊推荐目录。

  自创刊以来,本刊始终坚持“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以实用为主,兼顾基础理论;立足广东,流通全国,走向世界”的既定方针,坚持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路线,及时反映行业的新工艺、技术动态、供求信息,强调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服务基层读者。

  本刊常设文献综述、试验研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经验交流、特禽等栏目,不定期开设特约专稿、企业技术专栏。着重报道禽类科技新成果,推广普及家禽养殖专业知识,交流禽类疾病防治经验,为广大养殖户与基层畜牧工作者提供全面、深入、权威的技术指导。

  本刊在全国公开发行,经过40年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发行面越来越广,遍布全国 30 个省市,主要涵盖地区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浙江、 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发行量居国内同类刊物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