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恩佐注册恩佐平台注册登陆网页2014年,面对畜产品消费不振、人感染H7N9冲击家禽业等重大挑战,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线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600万吨、2860万吨和3840万吨,工业饲料总产量1.95亿吨,总体实现稳中有增。饲料产品质量卫生指标监测合格率96.2%,畜产品“瘦肉精”例行监测合格率99.8%,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全年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亿吨,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3.6%,在牧区遭遇严重夏伏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如何引领新常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畜产品消费增长动力减弱,畜禽养殖利润空间遭遇到价格“天花板”下移和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挤压;畜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养殖密度较大的传统产区大幅削减养殖量给保供给带来了较大压力;城乡居民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各类突发事件冲击生产和消费,非传统风险因素明显增加;国内外主要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进口增加的势头难以逆转。面对这一系列现实挑战,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奋发有为,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提高畜产品竞争力。
2015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畜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坚持以调结构转方式、稳产提质增效为主线,进一步增强畜禽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切实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努力实现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研究部署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效益、促进生态环保、完善支撑体系等工作。
2.抓好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协调衔接,统筹推进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的编制工作。
3.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实施力度,创新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实施方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强经验交流总结,进一步提高示范场辐射带动效果。
4.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牧草种业。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鸡、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研究制定肉羊改良计划,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编制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畜牧良种补贴和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项目,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加强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育推广,提升牧草良种覆盖率和自育草种市场占有率。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畜禽良种繁育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建设一批优质稳产的地方特色畜禽和牧草良种繁育基地。
5.稳定畜禽基础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畜产品供需平衡的调查研究,综合考虑生产、消费、进出口、临时储备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类主要畜产品自给水平,明确发展的优先序。尊重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配合发改委等部门适时开展市场预警和综合调控,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综合运用政策手段、技术手段和信息引导服务手段,稳定种畜禽生产,努力避免市场剧烈波动造成生产大起大落。
6.大力发展草牧业。总结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在农区、牧区、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现代草牧业发展试验示范。加快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继续组织实施肉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项目,提升肉牛基础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创新秸秆养畜示范模式,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在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4省试点开展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扩大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组织研究草业产值核算方法和指标,积极配合协调将草业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7.引导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组织开展畜牧业优势区域布局重大战略研究,科学确定主要畜产品自给水平,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指导畜牧业主产区根据本区域资源禀赋、产销状况做好畜牧业“十三五”规划制定,引导优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畜产品生产布局,逐步推进畜产品生产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消费市场相对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品和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品适销、竞争力强的畜牧业品牌。
8.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土地承载能力研究,探索推进农牧结合的有效路径。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结合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加强指导和服务,总结和推广高效适用的粪污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9.加快奶业转型升级。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推动奶牛养殖小区向规模养殖场转变,探索种养结合、为
养而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种、养、加一体化发展路径。制定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管理办法,指导提高生产性能测定结果的应用率,支持优质胚胎引进和后备种公牛培育。组织开展奶业培训,帮助牧场和奶农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及时调度生鲜乳购销情况,推动有关部门出台保护奶农利益和奶牛基础生产能力的政策。
10.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继续组织开展《规范》示范创建,对示范企业进行现场验收,在各地树立一批样板。总结示范创建工作经验,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指导各地有序推进《规范》实施工作,督促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全面建立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1.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组织开展饲料产品质量卫生状况监测、饲料中禁用物质监测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监测,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以饲料产品中非法使用新型添加物、饲料原料中潜在污染物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12.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生猪、肉牛和肉羊产业各环节的监管措施。针对重点地区、关键环节和重要时节,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健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发现“瘦肉精”违法线索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跨省销售的活畜检出“瘦肉精”第一时间通报产区畜牧部门追查。
13.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监管。完成“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奶站信息化管理。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重点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监测抽检,加大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力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制定生鲜乳运输车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运输生鲜乳和各种违禁添加行为。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的奶站、运输车、奶牛场(小区)都要建档立案,纳入重点监管。及时跟踪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
14.稳定和完善草原补奖政策。继续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坚持把政策资金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草场和牧户。加强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开展政策实施研究评估,总结取得的成绩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下一周期稳定和完善政策的对策措施建议,争取在政策创设上有新突破。
15.加大草原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力度。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推动实施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草原防灾减灾和南方草地保护建设工程,着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推进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加强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开展草原自然资产摸底调查,推进编制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草原生态红线划定技术路线.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在主要草原牧区省份选择有基础的旗县,开展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依法赋予广大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原承包经营权,夯实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基础。
17.加强草原法制建设。配合开展《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推进条例立法进程。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和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改善装备条件,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依法开展草种监督抽查工作,通报抽查结果。强化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犯罪行为。
五、突出重点,切实强化畜牧业信息化建设18.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总结各地在畜牧业信息化方面好做法、好经验,组织进行经验交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畜牧业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为农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创新,以信息化引领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金农工程二期等信息化项目的设计论证,积极争取对畜牧业信息化的资金支持。推进畜牧兽医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等政务信息系统的横向协同,逐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务。
19.加强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主动适应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势,扩充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生产跟踪监测。选择奶牛主产省份开展生鲜乳收购站生产经营数据自动采集报送试点工作,依托生鲜乳收购站系统准确把握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和价格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制定畜牧业统计监测的组织机构编码规则标准、指标体系编码规则标准、软件平台对接与共享建设标准,为最终实现部省信息共享和在线形势会商奠定可靠基础。
20.强化畜牧业形势分析和信息预警服务。坚持月度专家会商、季度企业家座谈和半年度全国形势分析会议制度,通过多部门、多渠道联合会商,提高生产形势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对敏感时节和重要关口的畜牧业生产和市场运行情况研判,及时报送和发布信息。依托新软件平台,建设畜牧业信息集成发布窗口,面向全社会开展畜牧业信息发布服务。探索建设面向养殖企业的畜牧业生产网络实名动态调查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和反馈服务互动机制。
21.加快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开展畜牧业适用技术需求调研,研究制定畜牧业“十三五”重点推广技术模式和重大技术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养殖场户需求,协调组织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养殖场户提高科学饲养水平。总结成熟适用的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组织编发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用技术丛书。
22.健全完善畜牧业政策支持体系。开展畜牧业重大政策评估,深入开展典型地区居民主要畜产品消费状况与趋势、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以市场化为导向,研究调整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
式。总结肉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等项目实施情况,协调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推动落实牛羊养殖大县等政策。继续加强与金融保险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金融保险支持畜牧业力度。
23.强化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以畜禽良种工程和畜牧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专项检查,选择部分已抽查项目开展“回头看”,确保已抽查项目整改落实到位。组织开展畜牧良种补贴专项督查,调查了解良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政策资金落实不缩水不走样。举办畜牧业系统计划财务工作培训班,加强畜牧业系统计划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24.做好畜牧业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时、度、效”,在传统节日和关键节点加强畜牧业工作宣传,重点做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等宣传工作。把握消费心理和市场动态,强化舆论引导工作,说明“怎么看”,解释“怎么办”,为持续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25.加强畜牧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强化“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工作意识,依法推进畜牧业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涉及畜牧业行政管理方面的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部省绩效延伸考核工作,科学确定管理任务和考核指标,加大对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做好“百乡万户调研”和“接地气、察民情”活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持续推动作风转变。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饲料质量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全省饲料业标准化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同意,成立了广东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5年1月30日上午,广东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广东省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召开。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郑惠典,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张燕飞、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罗道栩,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胡鉴锋、副处长陈俊,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省饲料办主任刘付启荣、省饲料办副主任张永发,省动物卫生监督总所所长李小云、省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所长林海丹及来自省质监局、教学科研单位、企业的有关领导和标委会委员约30人参加了会议。-6-
会上,胡鉴锋处长代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宣读了《广东省质监局关于同意成立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函》,广东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由21名委员组成,郑惠典任主任委员,罗道栩、李小云任副主任委员,肖田安任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广东省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燕飞副局长代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标委会承担单位省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林海丹所长授“广东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牌匾。
郑惠典副厅长在讲话时指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部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有力促进了饲料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实施饲料行业管理新规,规范生产抓质量,强化监管保安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升级。一是综合生产能力上新台阶。广东省饲料产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2014年全省有饲料生产企业1056个,预计全年饲料总产量达2423万吨、产值881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1/8强。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快。实施饲料管理新规以来,推动了大型企业依托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优势,加快转型升级,通过重组、整合、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一批大型饲料企业沿着产业化发展方向,向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延伸产业链,逐步成为养殖业发屏的骨干力量。三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饲料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加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强者愈强、稳占市场份额。2014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80个、年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65%,全省配合及浓缩饲料企业平均年产量约5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四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以严厉打击违禁添加物为重点,持续开屏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着力强化监督捡测和日常监管,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全省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9.67%,位居全省7大类农资产品首位,饲料中“瘦肉精”保持零检出。五是产业技术创新拓展。饲料企业积极进行产品升级和设备改造更新,科技投入稳步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运用新技术,完善生产工艺和流程,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终端产品品牌,全省有123个饲料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脾产品,占农业名牌产品的l5%。
郑惠典副厅长表示,广东省饲料业发展虽然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饲料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安全高效利用、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与应用、饲料安全评价、检测技术与质量安全预警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不强;产品质量标准水平总体滞后、标准体系不完善、国际标准采标率低、标准制修订周期长、完成率偏低,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生产脱节、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不尽科学等问题。饲料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是产业化、集约化的重要基础,是饲料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进饲料标准化工作,对解决我省饲料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我省饲料业科学发展、建设现代饲料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的推进,需要靠全省饲料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靠科研界提供技术支撑,更需要标准化委员会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各位委员肩负重任,希望大家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以对事业、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做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鼎力推进我省饲料标准化工作,促进我省饲料工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他要求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我省饲料标准体系的建设步伐,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着力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有侧重,结构科学合理,统一权威的能够满足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
三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要加强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加大国际标准的采标力度。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相关领蜮的交流和活动,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争取主持有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提升我国饲料工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
四要凝聚工作合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标准化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懂专业、懂外语、熟悉国际规则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把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热心于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人才尽量吸收到标委会来,充分调动饲料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科研教学、检测检验等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全力推进,以适应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需要。
五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发挥标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标委会秘书处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按制度办事,同时要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标委会汇集了我省饲料工业管理、生产、科研、教学、检测等领域的中坚力量,各位委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要大力宣传饲料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起一种共同关注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社会氛围。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燕飞副局长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质量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习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召开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要加快相关法规建设,完善国家标准体系,推进强制性标准改革,提升标准和检测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公开产品和服务标准,确立中国质量对市场的硬承诺。要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四大质量,进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朱小丹省长在第十二届34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将标准问题作为质量强省战略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来研究,推动广东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标准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三五规划被列为省政府十大重点规划之一。
欧美国家拥有完善的饲料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都相继颁布了有关动物饲料分析方法和饲料标准。我国饲料工业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发展迅速,现有饲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00多项,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导,以地方标准为补充,企业标准为基础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但相对发达国家,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滞后,标准数量少、技术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饲料工业管理和生产需要。我省已发布鱼类、肉鸡等畜禽养殖地方标准53项,但畜禽养殖配套的饲料地方标准缺失,“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饲料安全不仅关系到被饲喂动物的安全和生产效率,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不断建立完善我省饲料标准体系,加快饲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尤为紧迫。张燕飞强调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履行职责,积极作为。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和各位委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特别是要加快我省饲料检测方法及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饲喂动物的安全和生产效率,有效保障动物食品安全。
二是科学规划,建立体系。省饲料标委会主要负责我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关乎食品安全的政治工作,要牢固树立战略思维、系统思想和综合标准化的理念,认真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中、长期标准化发展规划,构建完善我省饲料标准体系。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立足国内,又要放眼世界。
三是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省饲料标委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检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等联系与对接,整合委员单位在人才、技术、设备、信息等方面的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饲料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我省饲料综合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四是国际接轨,提升水平。要实质性参与饲料领域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加强国际间饲料安全卫生控制、检测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新机制、新模式,提高中国饲料标准在国际标准化舞台的地位和影响力。
张燕飞表示,省级标委会的建设是我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为我省饲料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省饲料标委会一定会牢记职责,扎实工作;一定会开好头,起好步;一定会大有作为,为推动我省饲料行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在随后召开的首届标委会工作会上,与会委员对广东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草案)、秘书处工作细则(草案)及广东省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讨论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在公众的视野中,对兽医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在两年前的首届兽医大会上如是说。他希望以后“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公开认证的方式,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不断强化职业特征,提升社会形象,提高社会的认可度”。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张仲秋主任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兽医水平,就是这个国家执业兽医的水平。如果在社会中,执业兽医的收入很低,他就不可能受人尊敬,所以他的薪酬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对此,农业部调整的核心是:把执业兽医作为一个准入门槛。比如兽药企业的销售人员将来必须凭注册的执业兽医师开的处方向养殖场推销;比如很多地方畜牧系统甚至提议,禁止兽药企业的业务人员直接对养殖企业销售。
第一,我国是养殖动物最多的国家,家畜存栏量超过20亿头,家禽有150~160亿只,同时也是世界上水产养殖第一大国,还有1.5亿只犬。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高水平的兽医队伍,你无法想象我们动物疫病的控制。第二,我国高水平的兽医都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而需要临床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学历层次都比较低,比如乡镇畜牧站工作人员,大专以上的只占51.6%,而村级防疫员中,大专以上的只占5.5%;同时兽医的职业行为也非常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很多误诊误治,甚至是乱诊乱治。对我们目前兽医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法规体系不完善,缺少用以规范兽医人员行为的《兽医医师法》或《兽医法》,法的内容应该包括兽医的基础教育、执业资格准入、行医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继续教育等;其次是诊疗机构不健全,小动物诊所大城市的水平比较高,小城市的条件就比较差,而对农场动物的诊疗机构市场化不够,虽然有,但是不健全;最后是兽医从业行为不规范,没有相应的行业建设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收费标准;第四是兽医的职业特征不明显,无统一的标识,并且对相关行业,比如饲料药物的添加、实验动物、药品生产、野生动物保护、比较医学研究等中的职业要求不明确。
第三,我国的兽医工作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基层的兽医机构和队伍,历史遗留问题特别多,地方财政压力很大,尤其在中、西部地区矛盾较为突出”。同时他提出,村级防疫员工作的技术要求强,风险性大,但是他们的补贴低,工作量大且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又无任何防护,并且老有所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所以,我们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很难吸收有文化、懂业务的年轻人加入。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才要建立官方兽医体制。
总之,在官方的架构中,少量通过的人员成为执业兽医,中间很大的一部分人将成为助理兽医师,还有一部分成为农村兽医。这样就把中国兽医分成三个层次,拿到执业资格的比较少,逐渐跟国际的执业兽医制度接轨。
“现代兽医的身份不仅是动物的医生与动物福利的实践者,他们更是公共卫生的维护者,在减少全球的饥荒,控制人畜共患病,监控食品质量与安全,参与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保护环境与动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兽医们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DuaneLandals说,他是世界兽医协会副主席,也是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兽医协会注册官。
“这就要求兽医体制建设应当建立在全球一致的基础上,也就是必须拥有一套全球统一的系统,来建立兽医服务的相关标准,并对这些标准进行审核与批准。”他强调说。他进一步指出,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兽医个体达到并保持兽医应有的水平,也是为了保证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兽医服务必须是合格的,可信赖的,一致性的,可持续性的。但是,中国的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以及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中的兽医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兽医从体制、标准、技术等等必然会国际接轨。中国的兽医行业整体上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必须继续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执业兽医成为中国职场新贵应该是一种趋势。
这两年政府大力推进执业兽医考试,同时,突出抓好官方兽医资格制度的建设;全面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管理。官方兽医能对动物产品加工销售、出入境实施统一的、独立的、权威的监管,而执业兽医主要从事动物的诊疗,动物的保健。通过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既分离又协作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减少了动物疫情,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用好兽医人员。
目前最让行业担心得是,通过执业兽医考试的人员的临床水平普遍不高,而临床水平高的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在考证方面没有得到整体性的提升。这就显示,执业兽医真正在中国落地,尚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沉淀。但是,执业兽医成为中国职场新贵应该是一种趋势。
猪贩永远是一个争议的话题,猪贩子更是一个神秘的职业,所谓猪贩子,就是那些专职从事商品猪收购的收猪人。生猪销售产业链上包括:收猪人、经纪人、屠宰场采购经理,甚至还有饲料经销商、兽药经销商和养猪合作社负责人兼职从事这些工作。我习惯称他们为猪中介,更接地气,而非贬义。生猪销售模式的变迁:-11-
1、农户对屠夫模式:在家家户户养猪时代,生猪交易更多是一对一模式,农户每次出栏几头猪,一般是直接卖给屠夫)屠夫有专门的运猪车,也有专业的杀猪工具,按法律规定拉倒指定的屠宰厂进行屠宰,然后在固定的肉摊或者农贸市场销售猪肉。随着农村人口减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对屠宰行业的监管更加健全,这种模式正在逐渐消失,消费者更认品牌,也更喜欢到超市购买猪肉。
2、生猪交易市场模式:生猪交易市场是在固定的地方集中开展生猪现场交易,交易完毕后再运输到不同地区屠宰场进行屠宰销售。生猪交易市场目前主要承担生猪跨区域调运工作,在生猪调出大县集中收购,然后运输到大城市,也或者是在城市中,职业猪贩从外地贩运来的猪,在这里集体零售给各大超市和肉贩。
3、屠宰场直接对接养猪场模式:随着规模化猪场越来越多,屠宰场有机会直接对接养猪场,规模化猪场,相对来说,可以保证生猪品质稳定,有计划的供应,还有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猪肉品质。4、跨区域生猪调运模式:这种模式在近几年里逐渐发展起来,职业收猪人,利用不同地区猪价差异,在自己熟悉的地区收猪后,运输到大城市屠宰场进行销售,跨区域生猪调运,需要一定的现金流,往往需要培养一定的经纪人下线、合同猪模式:屠宰企业为实现稳定的猪源供应,更倾向于合同猪模式,合同猪模式在抵御市场波动风险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合同猪模式,也是生猪期货诞生的前提。
1、区域垄断:收猪在很多地区是一个垄断的职业,这也是猪贩子可以实施压价的一个原因,区域垄断一方面是指:本地区有固定的1个或多个猪贩从事生猪收购生意,外来猪贩子很难进入。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实施定点屠宰政策,屠宰厂数量下降,只剩下少数屠宰场,养猪场只能把猪定向卖给他们,表面上是市场自由交易,但是交易双方是比较固定的,这也是猪价话语权不掌握养殖户手里的原因。
2、信息不对称:虽然互联网很发达了,但是猪价信息还是很不对称。很多地区还是屠宰场定价,经过猪贩子、经纪人传播到养猪场老板那里。猪价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目前收猪行业仍是一个暴利行业的原因之一。
3、资本化运作:当然,从事生猪跨区域调运并非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本金,生猪交易更多是现金交易,需要组建专业的团队,甚至需要一定的人脉,这是村里经纪人和原来的屠夫很难转型成为职业收猪人的一个主要原因。
生猪交易模式的变化,更多是养猪业的模式变化,主要是由于这几个方面变化引起的:
养殖规模变化:从家家户户养殖到规模化养猪时代,养殖规模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养猪场直接对接屠宰场,另一方面有利于生猪跨区域调运。在某个猪场集中收购一车猪,疫情传染减少,收猪的工作量减少,减少了对猪的
2、区域禁养政策:在发达地区,实施禁养政策后,猪肉消费主要依赖周边县市和外省供给,加上目前冷鲜猪肉流通不发达,生猪跨区域流通更加繁荣起来。养猪区域化在未来几年会更加明显,今年张家口地区生猪产业快速崛起,未来将成为北京、天津地区猪肉消费的主要供应来源。
3、区域成本优势:除此之外,养殖成本结构不同,促进了生猪养殖的区域化发展,近几年,东北养猪业快速繁荣起来,由于东北地区在土地、饲料成本和人力的成本优势,东北地区猪价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的价格差异,从而加速了生猪调运。目前,北京地区的猪源主要来自东北地区。
生猪交易的3大趋势:1、跨区域:前文已经多次分析,跨区域生猪交易正在成为主流模式,并且这种模式会继续快速发展,南北方养猪成本差异,也在起很大的推动作用。最近几天,河南、河北生猪大量外调到南方,这对南方猪价产生了很大冲击。
2、网上交易:当然,跨区域生猪交易,最大的困扰是地区带来的信息障碍和效率阻碍,网上生猪交易将会出现,提前发布生猪收购和出售信息,对寻找猪源和生猪调运很有帮助。
3、期货交易:随着合同猪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规模化比例进一步提升,生猪产品标准化也将成为可能,届时生猪期货可能产生。合同猪模式解决了养猪场应对猪价市场波动,屠宰企业猪源不稳定的2大难题。
摘要:肠道具有双重功能,既作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又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先天性屏障。家禽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目前,测定肠道屏障功能的方法包括检测肠道通透性、血浆内毒素、细菌移位、肠道黏膜组织学观察等。有限的研究报道了肠道屏障功能及紧密连接蛋白的闭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s(claudin-3、-5、-16)和闭合小环蛋白(ZO)-2在胚胎期和/或出壳后早期在鸡肠上皮的发育模式,并认为不同肠段的屏障功能及其紧密连接蛋白的发育速度很不一致。家禽肠道屏障的营养调控
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营养素(如锌)、胃肠道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和益生元)、功能性多糖、表皮生长因子和酶制剂等添加剂的作用。谷氨酰胺和苏氨酸等添加剂虽对其他动物屏障功能有作用,但对家禽肠道屏障的作用还有待证实。本文对家禽肠道屏障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家禽;肠道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营养调控肠道具有双重功能,既作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又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先天性屏障。肠道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腔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各种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当肠道屏障被破坏时,肠道微生物和毒素等便可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细菌和毒素的移位,易引发肠原性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或多器官功能的衰竭[1]。家禽生长(尤其是早期生长)由于受环境和营养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损伤肠道屏障,降低免疫机能,造成的肠道菌群失衡紊乱进而引发各种疾病进而降低其生产性能,甚至导致死亡。1家禽肠道屏障组成及其作用
肠道屏障是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组成的(图1)。4种屏障通过各自不同的分子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信号通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来共同对抗体外抗原物质对机体的侵袭。
机械屏障又称物理屏障,在肠道屏障中尤为重要,它是由肠黏膜上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等组成的完整的彼此紧密连接的肠道上皮结构[2]。家禽肠道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包括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未分化细胞。吸收细胞成高柱状排列,数量最多,相邻细胞间有由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黏着连接(adhesionjunction)和桥粒(desmo-some)等组成的连接复合体(图2),起着主要的机械屏障作用。紧密连接位于肠上皮细胞膜外侧的顶部,为一狭窄的带状结构(焊接线或嵴线),其作用为封闭细胞间的间隙,阻止肠腔有毒物质进入周围组织,还可起到调节肠上皮细胞旁路的流量速度及将细胞顶部与基侧膜分开的作用[3]。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通透性决定着整个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4]。黏着连接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起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和细胞内信号传递的作用[5]。黏着连接和紧密连接(合称为顶端连接复合体)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相连[5-7]。桥粒起到铆接相邻细胞的作用[8]。
Fig.1Componentsoftheintertinalbarrier[9]大约有50种蛋白质参与紧密连接的形成,主要为闭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s)和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adhesionmolecule,JAM)3种完整的跨膜蛋白和闭合小环蛋白(zonulaoc-cludens,ZO)等外周胞浆蛋白。这些跨膜蛋白(oc-cludin、claudins和JAM)的胞外域与相邻细胞构成选择性屏障,参与调节细胞间黏附、移动及细胞的通透性,而胞内域则与细胞质内的ZO(ZO-1、ZO-2和ZO-3)相连[10]。ZO是紧密连接支持结构的基础,主要作用为连接跨膜蛋白与细胞骨架及传递信号分子,调节细胞物质的转运,维持上皮的极性等[11]。claudins蛋白为紧密连接的结构骨架,目前在哺乳动物的claudin家族中已经发现24个成员,其中claudin-1、-3、-4、-5、-8、-9、-11、-14可使紧密连接变紧从而减小细胞旁通透性,claudin-2、-7、-12和-15则与细胞旁孔道形成相关,会使细胞旁通透性增加[12]。而在家禽中,仅见关于claudin-1、-2、-3、-5和-16,ZO-1和-2以及occludin等紧密连接蛋白的研究报道[13-16]。此外,紧密连接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交互作用对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维护也是极其重要的。
紧密连接蛋白分子具有高度动态的结构,其密闭程度会因外界刺激、生理和病理条件而发生改变[3]。为保持高度动态状态,紧密连接持续地受细胞内外信号的监控和调节。细胞内外信号通过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来控制紧密连接的装配和拆卸,参与信号分子包括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lightchainkinase,MLCK)、Rho家族鸟苷三磷酸酶(RhoGTPases)、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17]。
肠道化学屏障主要是由覆盖在肠上皮细胞上的含一定数量微生物的疏松黏液外层和含少量微生物的黏液内层组成。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中含有细菌黏附受体的类似物糖蛋白和糖脂,它们可改变细菌的进攻位点,使细菌与糖蛋白和糖脂结合后随粪便排出[20]。肠黏膜黏液的分泌、组成以及基因表达会受肠道微生物和宿主炎症介质的影响[21]。此外,肠道分泌的各种物质,如胃酸、胆汁、消化酶、溶菌酶、糖蛋白、黏多糖和糖脂等也起到一定的化学屏障作用。胃酸能杀灭进入胃肠道的细菌,抑制细菌在胃肠道上皮的黏附和定植。胆汁中的胆盐和胆酸能与细菌内毒素结合或直接降解内毒素。溶菌酶可以使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骨架结构断裂,导致细菌裂解。肠道分泌的大量消化液通过稀释毒素和冲洗肠腔使潜在的条件性致病菌难以黏附到肠上皮上。
肠道微生物屏障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肠上皮的代谢和增殖。肠道微生物屏障是一个由肠道共生菌与宿主的微空间结构形成的微生态系统。当这个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肠道中潜在性病原体(包括条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肠道常驻菌群通过竞争肠黏膜上的黏附、分泌抗菌物质、增加黏液分泌来抑制致病菌的定植和生长[22];也可分泌乳酸和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来降低肠道pH与氧化还原电势;其中,丁酸作为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会影响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助于加强肠道紧密连接[23]。
肠道作为动物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耐受饲粮抗原和免疫防御的双重任务。肠道的免疫防御系统主要由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lymphatictissue,GALT)构成,是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重要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饲养过程中防御病原体侵入机体的第一道防线。鸡GALT主要由分布于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细胞组成[24]。鸡发达的GALT弥补了其缺乏淋巴结的不足。而肠道免疫应答系统中的主要效应因子是由浆母细胞分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IgA,sIgA),它可以强有力地与抗原相结合,阻止病毒、细菌等有害抗原在肠上皮上的黏附并继而促发肠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最终有效免疫排斥或清除有害抗原。
目前评估动物肠道屏障功能的方法众多,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测定肠道通透性、血浆内毒素、细菌移位、肠道黏膜组织学观察等方法。
肠道通透性作为肠壁的正常功能,既允许营养物质通过肠壁,又起到阻止潜在的有害物质透过肠壁进入机体的屏障作用[25]。肠道通透性的异常说明肠黏膜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破坏。因此肠道通透性已被认为是反映肠道屏障功能最主要的指标[25]而广泛应用于人体和动物的研究中。
目前常用于肠道通透性的测定方法有分子探针法、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oxidase)活性法和体外尤斯灌流室(ussingchamber)法等。目前在人体临床和动物研究中通常运用无毒副作用的非代谢性糖类(如乳果糖、三氯蔗糖、鼠李糖、甘露醇等)[26-27]和同位素类[如51铬-乙二胺四乙酸(51Cr-EDTA)][28]等分子探针来评估肠道通透性。但此方法通常需通过检测尿中的分子探针含量,而家禽粪尿无法分离因而此法不适用于家禽研究中。此外,荧光标记的分子探针(如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29]和辣根过氧化物酶[30]等方法通过注入到动物特定肠段后测定血液中的标记物来检测该肠段的通透性,但在家禽研究中鲜少见运用。二胺氧化酶是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肠黏膜上皮绒毛中的高活性细胞内酶。当肠黏膜遭受损伤时释放出大量二胺氧化酶,导致血液和肠腔中的二胺氧化酶活性增高而肠黏膜中二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因此,检测血液和肠黏膜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肠道屏障功能。但是,家禽肠黏膜中二胺氧化酶活性低,因而此法也不能用来评测家禽肠道屏障功能。尤斯灌流室系统于1951年被介绍于世,其原理是利用微电极检测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信号的变化来反映肠道的通透性、分泌以及对药物吸收的变化。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上皮组织的研究,既可以应用于研究肠道上皮的通透性、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途径及机制,也可用于研究各种添加剂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机制。运用尤斯灌流室系统检测肠上皮细胞跨膜电阻抗和同位素或荧光素标记的大分子物质通过胃肠道上皮的比例已成为评估肠道通透性的金标准。目前,这一技术在家禽营养吸收和肠道屏障功能研究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
结构和功能完整的肠道对细菌构成屏障作用,细菌难以进入血液循环。当肠道屏障受损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时,细菌就可通过肠黏膜进入体循环以及肝脏、脾脏、肺脏等器官,此过程叫细菌移位,可触发全身炎性反应甚至多器官功能的衰竭[31]。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代谢过程中或死亡后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的类脂多糖体(脂多糖)。内毒素因随肠道细菌的移位进入血液循环,并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32]。因此,检测肠道细菌移位和血浆内毒素可间接反映肠黏膜整体的屏障功能[33]。检测细菌移位常用的方法包括标记细菌示踪法、细菌培养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等。
肠黏膜组织学观察是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工具来评估肠道屏障功能的最常用和最直接的方法,可直接观察肠道上皮细胞形态、绒毛结构、排列及上皮细胞连接复合体的状况。这些肠黏膜指标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肠道机械屏障的损伤,适用于各种动物的试验研究。
家禽胚胎期小肠的发育速度随着孵化时间的推进而增加,其肠道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主要在出壳后1~14d[34],那么家禽肠道屏障功能从胚胎期至出壳后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育过程和规律。早期的研究发现,鸡蛋孵化4d后,occludin蛋白在胃肠道中出现微弱的表达,随后逐渐增强。至孵化第11天,仅在肠上皮细胞的顶端(如连接复合体内)可发现很强的occludin蛋白分布,而上皮细胞的其他区域只能显示其微弱的表达[14]。
对于claudin蛋白的研究,在鸡胚胎期5~8d时就在肠上皮上发现有claudin-1和claudin-3的表达[15,35-36]。近年来,对从胚胎期至出壳后早期claudin-3、-5、-16蛋白在鸡肠上皮发育模式的研究发现,这些蛋白质在鸡出壳阶段要么改变了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要么第1次被检测到[13]。出壳后,claudin-3主要分布在整根肠绒毛的基底侧区域,隐窝部不见其分布;claudin-5主要分布在隐窝和绒毛底部的连接复合体内,而claudin-16分布于绒毛上部的杯状细胞内;claudin-3、-5、-16mRNA的表达水平均在孵化18~20d升高,出壳2d后下降,这些claudin蛋白在出壳前后呈现它们稳定的分布,暗示这些蛋白质除了它们在紧密连接中的屏障功能外,可能在鸡肠道的分化和生理机能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claudin-16分布在相对较成熟的绒毛上部的杯状细胞内提示其对杯状细胞的成熟和黏液的分泌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而ZO-2在胚胎期18d时其基因mRNA表达水平最高,然后开始下降,直至出壳后2d降至稳定值。ZO-2表达规律与claudin存在很大的不同,ZO-2先于claudin-3和-5蛋白的转录,其转录水平在claudin转录增加前2天就达到高水平[13]。这可能是由于ZO-2是负责连接紧密连接和细胞骨架的衔接蛋白[10],并启动claudins的分布和接紧密连接结构的形成[37]。不同肠段的屏障功能均需在出壳后持续发育一段时间,且不同肠段的屏障功能及其紧密连接蛋白的发育速度并不一致[38]。空肠的跨上皮电阻在鸡出壳后2d开始增加,到出壳后11d达到平台值,而回肠的跨上皮电阻在鸡出壳后2d开始线d时还未达到平台值;空肠的occludinmRNA表达随着日龄而线d时还未达到平台值,但回肠occludin和ZO-2mRNA表达并未受出壳后日龄增长的影响[38]。
Zn已被证实在维护动物胃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及其功能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饲粮中添加Zn可降低疾病、营养不良、应激和肠道病菌感染等状态下人体和动物的肠道通透性[39-42]。而Zn的缺乏可导致Caco-2细胞跨上皮电阻降低和紧密连接及黏着连接的发生改变[43]。对家禽的研究显示,饲粮中添加Zn元素(以硫酸锌形式)可以显著增加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肉仔鸡回肠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比、occludin和claudin-1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从而减缓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44]。而Hu等[45]却认为,氧化锌和蒙脱石均没有改善肠道形态、微生物数量和屏障功能的作用。与对照、蒙脱石、氧化锌和硫酸锌相比,以氧化锌蒙脱石复合物的
形式添加60mg/kgZn可显著降低鸡肠道中梭菌数量,显著提高直肠跨上皮电阻抗值,显著降低直肠对甘露醇的通透性及回肠和直肠对菊粉的通透性[45]。
大量的人体和动物试验已证实益生菌和益生元可起到保护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近几年,益生菌和益生元对家禽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也开始增多。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鲍氏酵母菌(Saccharmycesboulardi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10)可显著增加occludin、claudin-2、claudin-3的mRNA表达,并显著增加了小肠绒毛高度、宽度、杯状细胞数量、空肠IgA阳性细胞,显著改善了肠道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和sIgA含量,从而来综合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18]。由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salivarius)和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组成的混合益生菌制剂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绒毛/隐窝深度值、显著降低了回肠隐窝深度,从而改善了肠绒毛组织形态;通过尤斯灌流室技术测定了肠黏膜转运葡萄糖能力和组织导电性,认为混合益生菌制剂可增加空肠和大肠对葡萄糖的转运,对肠组织导电性无影响,说明混合益生菌制剂在维持肠上皮屏障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其功能[46]。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1.2029)处理可降低感染坏死性肠炎肉仔鸡的肠道损伤程度,改善回肠上皮微绒毛,增加claudin-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显示其具有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47]。热应激在家禽生产业中经常发生,对动物健康、生产性能以及肠黏膜结构和微生物菌群都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48-49]。在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面,热应激可引发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轻微的多灶性淋巴浆细胞性肠炎,并使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肉仔鸡的肠道屏障遭到破坏,导致沙门菌通过肠黏膜迁移到脾脏和小肠壁炎性浸润加重,使3个肠段发展成中度多灶性淋巴浆细胞性肠炎[50]。热应激还可使肉鸡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大肠杆菌和梭菌数量增加,空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降低,空肠跨上皮电阻降低,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的细胞旁通透性增加,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下调[51]。而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混合益生菌制剂可使无论是正常温度下还是热应激状态下饲养的肉鸡的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空肠绒毛高度和occludin蛋白表达增加,大肠杆菌数量降低,从而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51]。添加纤维寡糖可通过增加肉鸡空肠绒毛高度和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降低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的细胞旁通透性,从而减轻热应激给肉仔鸡肠道屏障造成的负面影响[52]。
-1,3/1,6-葡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葡萄糖多聚复合物,可增强宿主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的能力。通过在饲粮中添加-1,3/1,6-葡聚糖增加了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肉仔鸡的空肠绒毛高度、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杯状细胞数量、sIgA阳性细胞数和sIgA含量,降低了盲肠沙门氏菌数
量和肝脏中沙门氏菌的数量,上调了claudin-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从而减缓由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肉仔鸡肠道屏障功能的损失[53]。车前草非淀粉多糖已在体外和离体试验中被证实其可阻止多种病原菌黏附和侵袭人上皮细胞。在肉鸡饲粮中添加车前草非淀粉多糖50mg/d可减少沙门氏菌对肉仔鸡脾脏的侵袭;体外试验的结果显示,车前草非淀粉多糖可抑制沙门氏菌对猪肠上皮细胞和鸡盲肠隐窝上皮的黏附,经回肠黏膜尤斯灌流室离体试验证实这种作用与增加的黏膜短路电流而跨上皮电阻不变相关。车前草非淀粉多糖的这种抑制活性主要是其酸性的果胶分成在起作用[54]。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对肠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是必需的。已有研究报道Gln在人危急病症和啮齿动物的各种肠炎模型中起到维持、促进和保护肠道的屏障功能。在Caco-2肠细胞中,细胞培养液缺乏Gln或抑制Gln合酶会降低跨上皮电阻抗值,增加甘露醇的渗透性,而减少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及扰乱occludin和claudin-1分布会引起屏障功能的损伤[55]。这说明Caco-2肠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的表达和细胞内的分布依赖于Gln。Gln缺乏导致的跨上皮电阻抗值降低通过PI3K抑制或敲除恢复,说明Gln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内紧密连接的完整性和紧密连接蛋白[56]。Gln可阻止由乙醛(乙醇的氧化代谢产物)诱发的Caco-2细胞单层旁通路通透性增加和紧密连接的破坏,并认为Gln的这个作用涉及到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受体依赖机制[57]。最近的研究认为,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PK)和核转录因子-B(NF-B)信号通路调控occludin和claudin-1可阻止甲氨蝶呤诱导的肠道屏障的破坏[58]。关于Gln对家禽肠道屏障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值得关注和探讨。4.5 苏氨酸
苏氨酸是猪或家禽的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研究证实,苏氨酸在维持动物肠道形态、黏液分泌、刷状缘酶活性和生长性能中重要作用。在家禽的研究中,添加苏氨酸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唾液酸的分泌,显著提高肉鸭的肠道黏液分泌量和黏蛋白MUC2mRNA表达,对肉鸡杯状细胞密度和MUC2mRNA表达无影响[59]。苏氨酸的缺乏可显著降低鸡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黏液层厚度,添加苏氨酸可显著增加黏液的分泌且不依赖MUC2的基因表达[60]。然而,有研究认为苏氨酸添加对蛋鸡杯状细胞数量、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等肠道形态指标无影响[61]。在肠道屏障研究中,中等程度的苏氨酸缺乏(每千克饲粮6.5g苏氨酸)会显著增加仔猪回肠黏膜旁细胞通透性,改变调控旁细胞通透性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如紧密连接蛋白ZO-1、扣带蛋白、MLCK等;而每千克饲粮添加0.93g苏氨酸可显著增加仔猪回肠旁细胞通路通透性和MUC1、ZO-1的基因表达[62]。关于苏氨酸对家禽肠道屏障影响的研究仍尚未见报道。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谷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给肉仔鸡饲喂DON会影响肉仔
鸡十二指肠和空肠肠壁形态,显著上调空肠claudin-5的mRNA表达,但对claudin-1、ZO-1和ZO-2的mRNA表达无影响。饲粮中添加黏土类霉菌毒素吸附剂使回肠claudin-1、claudin-5、ZO-1和ZO-2的mRNA表达均上调了。饲喂DON的肉仔鸡在空肠检测到高浓度Toll样受体4和氧化应激的2个标记物亚铁血红素和黄嘌呤氧化还原酶,而在回肠浓度较低,但添加黏土类霉菌毒素吸附剂后却在回肠中浓度较高。这些结果说明黏土类霉菌毒素吸附剂导致DON在小肠较远端聚集,可影响肠道形态和屏障功能[16]。
EGF是一种小肽,对肠上皮具有很广泛的生物学作用。饲养试验显示,EGF可减少肉鸡空肠弯曲杆菌在空肠的定植及移位到肝脏和脾脏的数量;体外研究表明,空肠弯曲杆菌可黏附并入侵到犬肠上皮细胞中,破坏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增加肠上皮通透性和非致病的非侵入性菌大肠杆菌C25的移位;而用EGF对犬肠上皮细胞进行预处理可消除空肠弯曲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负作用,并认为EGF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依赖于上皮细胞上EGF受体的激活[63]。4.8 饲用酶制剂
在小麦-豆粕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通过减轻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肉鸡肠道组织损伤,增加回肠和空肠绒毛和隐窝比值,优化回肠肠道菌群组成,增加回肠occludinmRNA和MUC2mRNA表达,降低回肠细胞凋亡率等来缓解气荚膜梭菌感染对肠道屏障功能造成的损伤,使血浆内毒素降低[64]。
溶菌酶作为一种存在于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导致细菌细胞壁的损伤。本课题组通过外源添加溶菌酶减轻了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对肉仔鸡肠道造成的损伤,减少了产气荚膜梭菌在回肠的定植,抑制了回肠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过度增长,从而改善了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的肠道屏障功能,使脾脏细菌移位率降低[65]。
目前,关于家禽肠道屏障各方面的研究还相当少,尤其是对组成家禽肠道屏障的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影响肠道通透性的信号转导途径等理论基础方面均有待大力研究。研究中检测肠道通透性的方法较多,对各种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及在不同动物和细胞模型中适用性的研究较少,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是否可提高灵敏性和特异性从而来正确有效地监测仍值得探讨。此外,通过营养措施来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人类医学和哺乳动物上,在家禽上的应用技术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还很有限,尚待全面、深入、持续地进行探索。
叶元土:苏州大学教授,现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理事;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76/SC1)委员(2008年~2013年);江苏省动物营养研究会副理事长(2009年-)。
鱼粉是水产饲料中价格最高的大宗原料,也是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最大的原料。
应对鱼粉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技术对策是:⑴建立以鱼粉、肉粉(包括猪肉粉、鸡肉粉、牛肉粉等)、血球蛋白粉“总量”在饲料配方中的“动物蛋白原料”配方比例维持稳定的技术方案,即保持饲料中“动物蛋白原料总量”基本稳定,以维持饲料产品质量稳定,而依据不同情况如鱼粉价格因素、养殖季节因素等,在“动物蛋白原料总量”组成中,实时调整其中的鱼粉的比例,例如鱼粉价格过高时,则减少其中鱼粉的比例。⑵深入、系统地研究鱼粉对于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特性,选择其他替代原料如鱼浆、鱼熔浆、鱼膏等产品,提供鱼粉中特殊营养物质,而有效降低鱼粉产品的使用量,依赖其他动物性原料如肉粉、血球粉等作为饲料中主要动物蛋白质原料,保持饲料产品的质量稳定。
针对上述技术对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充分地理解鱼粉产品的营养价值,只有在很好地理解了鱼粉产品的特殊营养价值之后,才能更好地在饲料产品中使用好鱼粉产品,目标是保持饲料产品具有高质量、且质量稳定。
有2个技术性问题我们必须回答清楚:⑴与猪肉粉、鸡肉粉等动物蛋白质原料相比较,鱼粉的营养特殊性在哪里?鱼粉在水产饲料中为什么具有很好的养殖效果,且显示出在饲料产品质量中的不可或缺性、或不可替代性?⑵不同鱼粉的质量差异差异在哪里?为什么不同鱼粉具有不同的市场价格和不同的养殖效果?从价格看,白鱼粉价格最高,超级蒸汽鱼粉其次,直火鱼粉价格较低,而白鱼粉基本为鳕鱼等去掉大部分肌肉后的鱼排加工的鱼粉,其实质为鱼排粉,具有很高的灰分含量,为什么白鱼粉、或白色肉的鱼排粉能够成为价格最高、质量最好的鱼粉?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分清2个基本概念含义。⑴鱼粉等动物蛋白质原料的质量内容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可以从营养质量(如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平衡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平衡性等)、可消化利用质量(如消化利用率)、特殊营养物质种类与含量(如游离氨基酸总量和牛磺酸、氧化三甲胺、二甲基丙酸噻亭、EPA、DHA含量等)、安全质量(鱼粉蛋白质腐败程度与腐败产物种类、含量,如生物胺、组胺、鱼粉肌胃糜烂素等;以及鱼粉中油脂氧化程度与产物种类、含量,如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等)四个质量内容来理解。⑵动物的养殖效果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如何理解?可以从养殖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养殖动物的表面色泽与形态(即渔产品的市场“卖相”价值)、养殖动物健康(包括肠道和肝胰脏健康)、抗应激能力、养殖动物产品所消耗的饲料成本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来理解。目标是用最少量的、最低饲料成本的饲料消耗,获得更大量的、符合人类食用价值(包括食用安全性价值)的养殖渔产品。鱼粉与其他动物蛋白质原料如猪肉粉、鸡肉粉比较,①在营养价值方面,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等方面并没有显著性的优越性,但是,在氨基酸组成与平衡性、脂肪酸组成与平衡性、微量元素组成与平衡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不是数量上的,而是在微量营养素的平衡性方面。这种微量营养素的平衡性在养殖水产品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鱼体健康、抗应激能力等方面可能具有优势。②在可消化利用率方面,鱼粉与猪肉粉、鸡肉粉差异不显著,不具备明显的优势。③在特殊营养物质种类与含量方面,鱼粉中的微量营养物质如游离氨基酸、牛磺酸、氧化三甲胺、二甲基丙酸噻亭、EPA、DHA等则是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猪肉粉、鸡肉粉等相对处于劣势。④在安全质量方面,鱼粉由于原料鱼的腐败、加工过程中质量的变异、以及鱼粉中鱼油的氧化酸败,导致其中含有的蛋白质腐败产物、油脂氧化产物等,对养殖水产品显示出明显的毒副作用,新鲜度差、加工质量差、质量变异大的鱼粉,对养殖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鱼体健康、鱼体体色(如黄颡鱼变色、斑点叉尾?变色等)、鱼体抗应激能力等则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猪肉粉、鸡肉粉等陆生动物蛋白质原料反而具有很好的优势。
因此,不是所有的鱼粉都是好的动物蛋白质原料,不是所有的鱼粉的养殖效果都优于猪肉粉、鸡肉粉等陆生动物蛋白质原料的。不同鱼粉产品之间也是有显著性的质量差异的,不是所有的鱼粉都是好的。
白鱼粉为鳕鱼加工后的鱼排粉,其蛋白质含量60%左右,低于一般鱼粉蛋白质含量(63%-68%),而灰分含量大于20%,在营养质量上白鱼粉不如蒸汽鱼粉,白鱼粉为什么可以在鳗鱼、鳖饲料中大比例地使用?不是营养质量、可消化质量和特殊营养物质的问题,而是安全质量的问题。白鱼粉是以鱼排为原料生产的,由于要保持鳕鱼肉的
食用质量,鳕鱼捕捞后保鲜很好,其鱼排的新鲜度很好,用于生产的鱼排粉安全质量高,这是主要的优势。蒸汽鱼粉质量为什么优于直火鱼粉?如果原料鱼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差异在烘干的方式与温度上,由此导致鱼粉产品的可消化质量、安全质量差异很大,因此,鱼粉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对鱼粉产品的可消化质量、安全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海水鱼粉与淡水鱼粉的质量差异在哪里?营养质量、可消化质量差异不大,而是海水鱼含有的特殊营养物质种类和高含量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牛磺酸、EPA、DHA、氧化三甲胺、二甲基丙酸噻亭等主要存在于海水鱼中,淡水鱼种含量很低、或没有。而在安全质量上,淡水鱼新鲜度好于海水鱼,反而有一定的优势。
总结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鱼粉与其他陆生动物蛋白质原料之间、不同鱼粉之间的质量差异主要还是在特殊营养物质种类与含量、安全质量这二个质量内容方面,而在营养质量、可消化质量方面差异不显著。
那么,鱼粉产品的安全质量和特殊营养质量如何理解?鱼粉产品的特殊营养质量主要源于海水鱼原料,其中含有如牛磺酸、EPA、DHA、氧化三甲胺、二甲基丙酸噻亭等特殊营养物质,这是淡水鱼、陆生动物蛋白质原料所不具备的。鱼粉产品的安全质量主要源于其中蛋白质腐败程度、腐败产物种类和含量,以及其中鱼油的氧化程度、氧化产物种类和含量。蛋白质腐败程度与原料鱼的新鲜度、鱼粉产品的新鲜程度直接相关,而鱼粉产品蛋白质腐败产物则主要包扩TVBN(主要成分为三甲胺、二甲胺、甲胺、氨氮等物质)、生物胺(如组胺、尸胺、腐胺、精胺等)、肌胃糜烂素(组胺与赖氨酸的聚合物)等成分,这些物质含量与原料鱼的新鲜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TVBN、肌胃糜烂素等与鱼粉加工过程中的温度直接相关,鱼粉加工过程、尤其是烘干的温度越高,鱼粉产品中的TVBN含量低、但肌胃糜烂素含量高,鱼粉产品的安全性差。鱼粉产品中鱼油的氧化程度、氧化产物的含量则与鱼粉原料鱼的新鲜度、鱼粉加工过程中温度、鱼粉存储温度和时间等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鱼粉产品的安全质量主要受到①原料鱼的新鲜度、②鱼粉加工温度的严重影响。而鱼粉加工温度对TVNB和肌胃糜烂素的影响是差异化的,高温可以降低TVBN,但促进了肌胃糜烂素的合成量,需要严格控制鱼粉加工过程的温度,包括原料蒸煮温度,尤其是烘干过程中的温度。关于鱼粉中蛋白质腐败产物、油脂氧化产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出很有意义的结果:⑴鱼粉中鱼油氧化产物对养殖水产动物普遍具有毒副作用,是“广谱性”的,会导致鱼体肠道、肝胰脏等内脏器官组织氧化损伤,并导致生长速度下降、饲料效率降低,严重的会导致鱼体色如黄颡鱼体色变化。因此,鱼油、鱼粉中的鱼油如果发生氧化,则在水产饲料中具有副作用,其养殖效果不如豆油、猪油等油脂。⑵鱼粉中蛋白质腐败产物显示出差异化作用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其中的生物胺总量、组胺与肌胃糜烂素等对养殖水产动物的作用出现差异化,主要表现为:①低剂量的生物胺对水产动物具有生理活性作用,在饲料中少量的生物胺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显示出正面的效果。只有当生物胺达到一定数量后才显示出副作用。这个结果显示,鱼粉仅仅依赖TVBN作为新鲜度的评价指标很不适宜,需要修改。②组胺、肌胃糜烂素对于有胃鱼类显示出较强的毒副作用,而
对于无胃鱼类的作用则相对较弱。这或许是组胺、肌胃糜烂素在胃部吸收时需要组胺受体、且肌胃糜烂素与组胺可能共用一类受体,而组胺受体只是存在于有胃鱼类,在无胃鱼类没有发现有组胺受体。
因此,在鱼粉产品的选择和在饲料产品中的使用上,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⑴对于不同鱼粉的选择核心依据是安全质量、特殊营养质量,其次才是常规营养质量和可消化质量。以新鲜度好的原料鱼、尤其是海水鱼,以低温(整个加工过程中温度低于100℃)生产的鱼粉其安全质量好、鱼粉中特殊营养物质含量有保障、可消化质量高,是优质鱼粉。⑵鱼浆、鱼熔浆、鱼膏等产品,尤其是以海水鱼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其特殊营养物质种类平衡性好、含量高,新鲜度好,是优质的鱼产品饲料原料,可以作为水产饲料中主要鱼粉产品的替代物质。如果将这些产品在饲料少量使用,提供了鱼粉产品的特殊营养物质,而避免了鱼粉产品中蛋白质腐败产物、鱼油氧化产物的毒副作用,配合猪肉粉、鸡肉粉等陆生动物产品在饲料中使用,可以获得很好的饲料产品质量(如提供了低剂量的生物胺、牛磺酸、EPA、DHA、氧化三甲胺、二甲基丙酸噻亭等),而显著降低鱼粉产品的使用量。这是一个重要的鱼粉产品替代方案,我们为此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从以上分析我们找到应对鱼粉原料资源短缺、应对鱼粉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对策。①只要是鱼粉(没有掺假),除了常规的营养质量指标外,更多地要关注安全质量,原料新鲜度好、生产过程温度低的鱼粉就是好的鱼粉。②肉食性鱼类的鱼粉要把组胺、肌胃糜烂素等指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鱼粉中鱼油的氧化程度鉴定指标也是重要的安全性评价指标。③以鱼浆、鱼膏、鱼熔浆等产品,作为提供鱼粉特殊营养物质的原料,在饲料中少量应用,而增加猪肉粉、鸡肉粉、血球粉等动物蛋白原料的比例,即可以满足养殖水产动物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要,又能保障饲料中动物蛋白原料的需要量,这是降低饲料中鱼粉使用量的主要技术方法。④尽量避免使用鱼油,可以选择使用植物油脂或猪油、鸡油等油脂产品。
好不容易盼来了猪价上涨,但饲料主要原料玉米价格的上涨却给养殖户添了一份愁。为了不让养殖利润被玉米吞噬,部分饲料厂与大型养殖场尝试研究用低价的高粱替代玉米作为饲料主要原料,但是高粱替代玉米还有营养和性价比等问题需要解决,有人表示此举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有人表示此法是未来的趋势。
根据资料显示,高粱中含有单宁,单宁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它是水溶性的多酚化合物,又称鞣酸。特点是苦涩味重,影响适口性。与蛋白质及消化酶类结合,影响饲料的转化率和代谢能值。
高粱中粗蛋白含量低于20%,按国际饲料分类属于能量饲料。而玉米作为饲料中能量主要来源,其价格今年以来持续走高。广州益豚猪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少彬对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表示,自从去年年底我国禁止从美国进口转基因玉米之后,国内玉米短缺,目前北方大部分饲料企业都在研究高粱替代玉米的技术。
冯定远告诉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用高粱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抗营养因子单宁对动物的影响,这可以通过减少用量、脱毒等方法解决;第二个是高粱能量低于玉米能量,生产过程中要减少其他低能量原料的使用,或者添加一些油脂。
冯定远表示,有一些企业开发单宁酶,用来降低单宁对动物的影响。但这个做法不太现实,因为成本太高。同时,冯定远强调,玉米在饲料中是无可替代的。
而黄少彬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高粱可以通过脱皮、熟化、加酶等方法解决抗营养因子问题。高粱全部替代玉米对中、大肉猪没有影响,可以放心使用,也不存在适口性的问题。但目前的技术做出来的饲料喂猪之后料肉比偏高,而且还要考虑氨基酸平衡的问题。玉米在饲料中占比大概65%-70%,由于高粱能量比玉米低,高粱全替代玉米在饲料中占比大概75%,用高粱对饲料营养是没有影响的。关键在于料肉比偏高,可能性价比没那么好,现正处于研究阶段,技术还没那么成熟。他表示,高粱替代玉米是未来的趋势。
温氏集团配方员小何(化名)告诉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高粱在鸡饲料中的用量比较多,占比50%都不会有问题,而用在猪上存在适口性问题。温氏养鸡公司有试过用高粱全部替代玉米的养鸡试验,但是高粱淀粉粘性很差,影响颗粒度。小何表示,如果按照在猪饲料中使用50%的高粱,成本能省200元/吨。只要高粱价格比玉米低100元/吨,用高粱就有成本优势。而目前高粱价格大概比玉米低300-400元/吨。
关于用高粱替代玉米是否可行,据媒体公开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金斯维尔分校动物营养专家基姆。麦克库斯特恩在今年3月份美国玉米,高粱和DDGS供求及市场研讨会上也做出了回答。他认为,高粱中含有的可消化氨基酸组合、磷和脂肪酸组合,能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高粱中粗蛋白和可利用磷都比玉米高很多,有利于提高猪胴体脂肪的坚硬度。赖氨酸比玉米低,可通过适当添加合成氨基酸来补充。虽然高粱能量水平比玉米稍低,但高粱价格也比玉米便宜。
高粱存在单宁的问题,同样,玉米也存在霉菌毒素的问题。如果生产技术能不断突破,用高粱替代玉米也许真不是幻想。目前高粱在价格方面占据的优势到底能在饲料行业掀起多大的波澜?2013年我国猪饲料总产量为8411万吨,玉米在猪饲料中所占的比例大概60%,假设高粱全部替代玉米,则2013年用在猪饲料中的高粱有5047万吨。同样的,2013年我国禽料产量7982万吨,玉米占比60%左右,假设高粱全部替代玉米,那么每年需要用高粱大概4789万吨。在猪料和禽料中使用的高粱将达9836万吨。有业内人士告诉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由于我国高粱产量低,单宁含量高,其用途多在酿酒,而作为饲料原料的高粱几乎都需要靠进口。据资料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高粱达202.8万吨,仅上半年就比去年一整年进口的高粱高出近一倍,这与猪场开始广泛尝试用高粱取代玉米有不小的关系。如果技术突破,高粱得以完全替代玉米,那么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玉米成本压力,饲料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但由于高粱总产量和玉米相差巨大,彻底代替玉米恐怕不可能。
停水时间过长或过短停水后家禽一直处于饥渴状态,当饮水免疫时个体较大的家禽获得疫苗量较大,个体小的家禽获得疫苗量较少,导致家禽免疫效果差异较大。停水时间过短,家禽无渴感,疫苗稀释后,长时间饮不完,导致疫苗失活,影响免疫效果。疫苗饮水槽位不足饮水免疫时,当饮水位不足时,个体大的家禽能得到足量的疫苗,个体小的家禽不能,导致免疫效果差异较大。
用含金属离子或有消毒药残留的容器,会影响疫苗效价,严重时导致疫苗灭活,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个别养殖户在饮水免疫时不添加脱脂奶粉等疫苗保护剂,直接将疫苗加入水中,疫苗直接进入消化道,被其中的胃酸、胆盐等消化液破坏,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饮水免疫稀释液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饮水免疫时使用被细菌、重金属等污染的浅表水,或使用盐类超标、含消毒剂的自来水直接稀释会导致疫苗效价下降。疫苗的稀释方法不当
稀释疫苗时,如果把真空包装的疫苗在空气中打开,疫苗瞬间从负压变成正压,会使疫苗失活三分之一,导致饮水免疫剂量不足,影响免疫效果。
饮水免疫后未停水,直接添加饮水,使疫苗在家禽嗉囊内停留时间过长,不断稀释,影响疫苗的吸收,从而导致抗原吸收浓度过低,影响抗体的产生。
部分抗生素会引起免疫抑制,使免疫器官损伤,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另外稀释液添加抗生素影响疫苗溶液的pH和渗透压,从而影响疫苗的活性。
部分养殖户在饮水免疫后,为了预防呼吸道疾病或者减轻疫苗反应,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消毒药,直接将体内疫苗抗原杀死或影响疫苗抗原的复制,导致免疫效果降低。
用于饮水免疫的疫苗必须是高效价的,剂量是点眼滴鼻的2倍。在饮水免疫之前应停止饮水2-4h。天气炎热或喂干粉料时停水时间稍短一些;在寒冷的季节或喂湿料时停水时间稍长一些。稀释疫苗用的水质要好,水中不能含有氯、锌、铜、铁等对疫苗有影响的离子。稀释疫苗的水量要根据家禽的大小实际饮水量来决定,要求在2h内饮完。饮水器具要干净且充足,以保证所有鸡只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疫苗量。在饮水免疫之前,要将供水系统、饮水器彻底洗净,但清洗时不能使用消毒剂和洗涤剂。不能用金属容器,最好用瓷器也可用无毒性塑料饮水器。饮水免疫时,最好加入0.2%-0.5%的脱脂奶粉或山梨糖醇,保护疫苗效价,以减少水中异物对疫苗的影响。疫苗做到随稀释随饮水,防止过早稀释的疫苗在拖延过程中失效。在炎热的季节避免高温时进行免疫,饮水免疫应在清晨进
行,饮水器应放在阴暗处,以免疫苗在阳光下暴晒或接触高温造成疫苗失效而导致免疫失败。饮水免疫结束后,应停水30min,待嗉囊内疫苗充分吸收后再添加清水,注意24h内禁止添加药物和带鸡消毒,以免影响免疫效果。饮水免疫后7-10d采血进行免疫效果检测。
规模化禽场养殖量较大,采用不间断饮水免疫,可减少断水应激。首先记算鸡群半时饮水量,正常情况下饮水量是采食量的二倍,根据前一天采食乘以二为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