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万和城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23 18:27   

  首页@万和城注册@首页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公司所发行证券的投资价值或者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公司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下列重大事项或风险因素,并认真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相关章节。

  1、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相关事项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及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发行尚需深交所审核通过,并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决定后方可实施。

  2、公司本次发行采用向特定对象发行方式,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为薛华先生。薛华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

  薛华先生将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其认购的数量将不超过33,370,411股(含本数),认购金额将不超过150,000.00万元(含本数)。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充实公司资本实力,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3、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日(2022年4月20日),发行价格为45.09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如公司股票在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派息、送红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则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将进行相应调整。

  2022年5月9日,公司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分配方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公司于2022年7月7日实施2021年度权益分派,因公司已回购股份不参与利润分配,根据股票市值不变原则,实施权益分派前后公司总股本保持不变,现金分红总额分摊到每一股的比例将减小,本次权益分派实施后的除权除息价格=股权登记日收盘价-0.1490724元/股。公司根据2021年度权益分派实施情况和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定价原则,对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做相应调整,调整后的发行价格为44.95元/股(向上保留两位小数取整)。

  4、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本次发行的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8个月内不得转让。本次发行完成后,发行对象基于本次发行所得股份因公司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原因而增持的股份,亦应遵守上述限售期安排。限售期结束后,将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行政规章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公司所处的农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由于天气、雨水、台风等自然因素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导致畜禽养殖存栏、水产存塘数量的波动,甚至于病害的规模化爆发,进而导致饲料需求出现阶段性或区域性波动的风险,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动物疫病也时有发生,例如 2018年8月份开始全国爆发的“非洲猪瘟病毒”,及近年出现的猪“蓝耳病毒”、对虾养殖的“EMS疫病”和禽的“H7N9病毒”等病害影响。疫病发生会直接抑制养殖规模,短期减少对饲料的需求;重大动物疫病还可能会挫伤终端消费的需求,导致养殖业陷入阶段性低迷,进而延伸影响到饲料需求,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玉米、豆粕等大宗农产品为公司饲料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公司饲料业务成本最重要的构成部分。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加强,原材料价格受各主要产粮国的种植面积和收成变化、国家收储和补贴政策变化、进出口政策变动、海运等物流运力和成本波动、汇率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走势日趋复杂。此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复杂变化也增加了原材料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而公司未能及时把握饲料原材料行情的变化并做好采购的策略管理、及时调整产品销售价格,将直接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并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饲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的饲料产品服务于下游的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由于畜禽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供给规模调整的滞后性导致畜禽价格呈周期性波动,若短期内畜禽价格大幅下降会影响养殖户的饲养积极性,导致畜禽数量减少,从而对公司的畜禽饲料销售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水产养殖业受消费者饮食偏好、自然灾害、养殖病害等方面影响,行业的波动性较强,水产养殖业的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水产饲料的销售。

  近年公司逐步构建生猪养殖产业,2022年公司生猪出栏量约为320万头。2019年初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进入了新一轮上行周期,叠加“非洲猪瘟”疫病造成行业产能供给大幅下滑的影响,商品猪价格自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末处于高位波动阶段;2021年初至2022年3月,生猪市场供给明显上升,商品猪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生猪市场价格持续回暖,年底价格有所调整回落。2023年1-3月,国内生猪价格稳定徘徊于14-16元/公斤。若未来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将会对公司生猪养殖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整体利润水平。

  近年,国家推出的一系列环保法规,如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都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了规定,加大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尤其对重点水源地及周边水系地区养殖规模作出限制。根据中央的法规政策,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南方水网地区的禁养区内猪场在逐步迁移。环保政策的执行进一步加快生猪养殖散户的退出,减少环保不合格、规模小的落后产能,规模化养殖户产能持续扩张,不断改善养殖规模结构;另外,禁养区、限养区的成立还将对各地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生猪养殖产能进行调整。养殖规模结构和产能区域调整必将对饲料行业现有的产能布局、市场份额、定价能力、经营模式等都产生深刻影响。虽然公司通过对各地产能的调整,能快速切换产能布局,调整应对行业的变革;但若公司未能及时跟进环保要求并提升下属公司的环保运行水平,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饲料原材料的全球化采购已经成为常态,公司海外投资和海外经营业务规模也在快速扩大,境外资金结算规模和海外资产存量都有较大的增长,公司的经营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公司对外投资和海外经营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相关国家的货币种类,各币种的汇率波动影响因素各有不同,如海外经营区域汇率频繁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报告期内,为了有效降低公司原材料价格、生猪价格和汇率波动等因素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使用期货、远期外汇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公司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同时,会面临套期保值交易本身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如原材料价格、生猪价格和汇率异常波动风险、资金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客户和供应商违约风险等,从而对公司的套期保值操作方案带来影响,甚至可能造成损失。

  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加强客户粘性并加快获得下游客户回款,公司为饲料经销商、畜禽养殖户等客户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提供了担保。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对合并范围外主体对外担保余额分别为15,348.01万元、48,115.64万元、81,429.51万元和71,641.22万元。如果因畜牧行业、饲料行业等出现较大的波动导致出现较大规模的客户违约和公司代偿情况,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以饲料为核心业务的国内一流大型农牧龙头企业,公司已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已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但如果公司的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和人力资源统筹能力未能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并与公司业务规模增长、产业持续扩张的发展趋势相匹配,那么公司将面临风险抵御能力被削弱、市场份额被蚕食、竞争能力下降等风险,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52,273.04万元、163,623.77万元和295,414.24万元,其中2021年较上年下降35.14%。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实现受原材料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畜禽和水产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若上述某几项风险因素同时出现重大不利或受其他无法预知或控制的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业绩可能面临波动或下滑的风险。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105

  本次发行、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指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本募集说明书 指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 票募集说明书》

  《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 指 《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四十条、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有关规定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

  饲料原料 指 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用于加工制作饲料但不属于饲料添加剂的饲用物质

  配合饲料、配合料 指 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配合饲料属于饲料终端产品,可直接用于动物喂养

  浓缩饲料、浓缩料 指 主要指蛋白浓缩饲料,是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产目的而配制的除能量饲料外的所有营养物质。养殖户可用能量饲料配以浓缩饲料配制成配合饲料

  预混料 指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添加剂和载体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是饲料的核心成分,也是生产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的核心原料

  饲料添加剂 指 为保证或者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

  鱼粉 指 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

  棉粕 指 棉籽经过压榨后得出的面饼,再经过浸出工艺将里面的大部分残油分离出来,得到的一种微红或黄色的颗粒状物品

  丰年虫 指 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耐高盐小型甲壳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是鱼、虾等水产动物重要的饵料

  长珠杂交鳜 指 在对父本斑鳜和母本翘嘴鳜进行群体选育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制种的方法产生的杂交子一代,兼具似父本(斑鳜)及母本(翘嘴鳜)优良性状

  注:本募集说明书中部分合计数与各加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四舍五入造成的。

  经营范围: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以上项目由分支机构凭许可证经营)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畜禽、水产品的养殖、加工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以上产品及饲料原料、农副产品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及进出口业务(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粮食收购。(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66,374.8590万股,股本结构如下:

  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4,299.9933 2.58% -

  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景顺长城鼎益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 1,599.9899 0.96% -

  8 朱雀基金-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陕煤朱雀新经济产业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1,039.3165 0.62% -

  注:海大集团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余额为1,027.21万股,未纳入前十名股东列示

  截至 2023年 3月 31日,发行人控股股东海灏投资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91,058.94万股,占发行人总股本的54.73%;其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4,238.30万股,占发行人总股本的2.55%。

  经营范围 企业自有资金投资;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商品零售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技术进出口。

  薛华先生持有公司控股股东海灏投资39.75%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截至2023年3月31日,发行人实际控制人薛华先生未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不存在将所持公司股份进行质押的情况。

  薛华先生,1970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学位,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特种水产养殖专业;1995年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动物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理事长、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理事长、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无抗饲料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第十五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广州市饲料行业协会荣誉会长。先后被农业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饲料企业领军人物”和“全国三十位优秀创业企业家”。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公司控股股东海灏投资执行董事。

  公司是以饲料为核心业务的国内大型高科技农牧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饲料、饲料原料贸易、动保、畜禽和水产养殖及肉食屠宰加工等业务,其中报告期各期,公司饲料业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0.84%、81.11%、81.07%和 79.16%,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13农副食品加工业”。

  我国饲料行业主要行政管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具体承担饲料行业管理职责的是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饲料主管部门。

  饲料行业所属行业协会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要职责为制定和实施行业行为规范和标准;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提出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规划建议;研究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会员要求、意见和建议;组织与推动企业和行业间的技术、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18年修正) 2018.1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 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明确了损害赔偿,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年修正) 2021.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 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和评估、食品的安全标准、生产经营、检验、进出口、安全事故处置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正) 202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八号 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活动,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等内容作出了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修正) 201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等及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概括性规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15年修正) 2015.4.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六号 对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畜禽养殖、畜禽交易与运输、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作出相关规定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修正) 2013.1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009年修订) 2009.8.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八号 对动植物的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邮寄物检疫、运输工具检疫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18年修正) 2018.1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 明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产地、生产、包装和标识、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及相关监督检查要求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21年修正) 2021.5.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对动物疫病的预防、疫情的报告通报及公布、动物疾病的控制、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动物诊疗等方面作了相关规定

  10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2017.3.1 国务院令第676号 加强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11 《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 法》(2022年修订) 2022.1.7 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 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应当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环保的原则, 以保证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 20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 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等

  13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 2021.1.7 农渔发〔2021〕1号 加强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管理

  14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备案管理的通知》 2019.3.29 农办牧〔2019〕32号 省级饲料部门不再核发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生产企业将产品信息通过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备案系统进行网络在线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22修订)》 2022.1.7 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 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维护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秩序,保障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

  16 《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2022修订)》 2022.1.7 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 规定了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

  17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2017年修正本)》 2017.11.30 农业农村部令2017年第8号 境外企业首次向中国出口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向农业农村部申请进口登记,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未取得进口登记证的,不得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同时明确了登记管理的基本流程

  18 《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2018第三次修正)》 2018.11.23 海关总署第243号令 规定了进口、出口及过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办法

  19 《饲料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2006.10.1 认监委2006年第19号公告 规定了从事饲料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的认证受理、检查和评定的程序及管理的基本要求

  20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2018修订)》 2018.7.1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625号 明确饲料企业和养殖者使用饲料添加剂产品时应遵循的操作规范

  21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2003.9.1 农业部令第31号 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标准,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申领养殖证,并按核准的区域、规模从事养殖生产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201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201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24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 2019.4.25 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 对动物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检疫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

  25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2010.5.1 农业农村部令2010年第7号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相关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6 《兽药管理条例》(2020年修订) 2020.3.27 国务院令第726号 对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兽医医疗单位、新兽药审批和进出口兽药管理的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27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17年修订) 2017.10.7 国务院令第687号 对如何迅速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1 《关于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的目标,提出优化饲料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推进饲料业科技进步、依法加强饲料质量安 全监管、进一步深化饲料企业改革、加强对饲料工作的领导的具体意见。

  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将“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列入国家鼓励发展产业; 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列为国家鼓励发展产业;将“年屠宰活禽 1,000万只及以下的屠宰建设项目”列为限制类产业等。

  3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知名品牌;加强产业链建设,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5 《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扶持内容主要围绕完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展开,养殖业涉及的种畜禽(包括水产)繁育、标准化养殖基地、畜禽(包括水产)交易场所、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加工等;加工及流通业涉及的加工基地、原料仓储、成品储藏保鲜、冷链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同时,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6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集约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推进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以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全程追溯监管为主要内容,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建设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实 施全程追溯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

  8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健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控制近海、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开展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生态修复,推广高效安全复合饲料,逐步减少使用冰鲜杂鱼饵料。

  9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 重点推动兽药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提升兽药产业技术水平。优化生产技术结构,重点发展悬浮培养、浓缩纯化、基因工程等疫苗生产研制技术,提高疫苗生产技术水平。加快中兽药产业发展,加强中兽药饲料添加剂研发。

  10 《“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 渔业产业目标从“十三五”末的6,500万吨提升到“十四五”末 6,900万吨,其中捕捞产量从 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渔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培育一批水产新品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80%。

  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对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

  12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打击扰乱市场行为,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支持奶业、禽类、牛羊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

  13 《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督促各地抓紧落实2019年项目资金,指导养殖场户尽快开工建设;及时下达2020年项目资金,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尽快形成实际产能。帮扶中小养殖户恢复生产。推动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与地方对接,通过“公司+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方式,对中小养殖户实行包片帮扶,带动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小养殖户增养补栏。

  14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促进生猪等畜禽生产平稳发展。落实省负总责要求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将养殖用地、环评承诺制、抵押贷款等政策制度化。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形势研判,建立生猪产能储备机制,稳定猪场、能繁母猪、大省大县和大企业生产。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强对小养殖场户的指导服务。深入推进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 生猪屠宰产能向养殖集中区域布局,加快由“运猪”向“运肉”转变。

  15 《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生猪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实施意见》 支持民营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通过联合、收购和订单合同等方式,在省域或区域管理范围内加快全链条生产发展。引导大型养殖企业配套发展生猪屠宰加工业,在东北、华北、黄淮海、中南、西南等生猪养殖量大的地区就近配套建设屠宰加工产业,实现生猪主产区原则上就地就近屠宰,形成养殖与屠宰加工相匹配的产业格局。实行生猪屠宰分级管理制度,鼓励屠宰企业发展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优化产品结构。充分发挥生猪养殖企业在农村扶贫攻坚中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适合发展生猪养殖的贫困地区建立养殖及屠宰加工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饲料是指合理使用下安全、有效的可饲物质,能够提供动物所需营养素,保证动物健康,并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根据饲料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可分为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

  预混料 由两种(类)或两种(类)以上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是复合预混合饲料、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的统称

  浓缩料 主要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与能量饲料按规定比例配合即可制成配合料

  配合料 根据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饲料配方经工业化加工的饲料

  猪饲料 乳猪料(断奶~断奶后两周)、仔猪料(15~30公斤)、生长育肥料(30~100公斤)、妊娠母猪料(配种~配种后100天)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市场对于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全球性动物保健公司奥特奇(Alltech)发布的《奥特奇2023年农业食品展望》(Agri-Food Outlook 2023),2022年全球饲料总产量达到12.66亿吨,相比2021年减少了0.47%,2013年至2022年全球饲料产量年化复合增长率为3.12%。

  根据奥特奇发布的数据,分区域来看,亚太、欧洲和北美地区是全球饲料的主要产销区,2022年亚太、欧洲和北美地区的饲料产量分别为4.66亿吨、2.63亿吨和2.62亿吨,分别占全球饲料总产量的36.76%、20.79%和20.66%。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地区和大洋洲在2022年的饲料产量分别为1.91亿吨、0.43亿吨、0.32亿吨、0.10亿吨,占全球饲料产量的比重分别为15.08%、3.38%、2.51%和0.83%。分国家来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第二大是美国,中国和美国合计生产了全球近40%的饲料。世界第三大饲料生产国是巴西,第四至第七名分别为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和西班牙。

  根据奥特奇发布的数据,从产品结构看,禽料和猪料占全球饲料产品的比重最大。2022年禽饲料产量5.26亿吨,占全球饲料总产量比例为41.52%,其中肉禽饲料产量3.64亿吨,蛋禽饲料产量1.62亿吨;猪饲料总产量3.19亿吨,占全球饲料总产量比例为25.22%;水产饲料总产量为0.53亿吨,占全球饲料总产量的比例为4.18%。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起步于80年代,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饲料总量近年来持续稳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我国饲料行业的年产量从2013年的19,340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30,223万吨,增长幅度达56.27%。其中,2020年-2022年随着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水产和反刍动物养殖业持续发展,饲料工业产量增长较快,2022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30,223万吨,同比增长3.00%;饲料工业总产值13,169亿元,同比增长7.6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进入了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稳步发展的阶段,饲料加工企业开始加快整合和并购的速度。我国饲料行业正在逐渐从粗放型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

  根据农业农村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947家,较2020年增加198家,合计饲料产量17,381万吨,较2020年增长30.18%,在我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57.51%,较2020年提高4.68个百分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6家,较2020年增加3家;合计饲料产量占我国饲料总产量的57.50%,较2020年提高2.90个百分点。其中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饲料企业集团6家,较2020年增加3家。

  猪饲料和禽饲料是我国饲料产品结构中的主要品种,2022年猪饲料产量占比为44.99%,禽饲料占比为40.16%。猪饲料在我国饲料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与猪肉在我国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密切相关。禽饲料包括蛋禽料和肉禽料,我国鸡肉消费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但人均消费量与其它鸡肉消费大国仍有较大差距,禽饲料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人们的饮食结构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其中水产品和奶类的摄入比例逐渐提高,推动水产动物及反刍动物等饲料需求的增长。

  猪饲料产量与猪只存栏量密切相关。2018年至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病及周期性因素影响,我国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持续下滑,猪饲料消费总量缩减,导致猪饲料产量同比出现下滑。2019年至今,随着各项扶持政策出台及落实,市场持续回暖,2020年猪饲料产量恢复;2021年以来随着生猪产能的快速提升,猪饲料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猪饲料产量达13,598万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对肉禽、蛋等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肉禽、蛋禽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受非洲猪瘟疫病及周期性因素影响,2019年、2020年猪肉价格上涨较快,处于价格高位,替代效应导致其他肉类需求上涨,推动禽肉、蛋的产能增长,禽饲料需求快速增长。2021年以来受前期禽产能过度扩张以及养殖效益下滑影响,禽类养殖整体处于去产能阶段,禽饲料产量有所回落,2022年我国禽饲料产量为12,136万吨,同比下降0.04%。

  受人们消费升级的影响,我国水产蛋白消费占比逐步提升,水产养殖产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水产饲料产量随着国内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而增长。2020年受国内经济景气度下降、局部地区恶劣天气灾害影响,水产品存塘量降低,水产饲料需求同比略有下降。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景气度提升和水产品产量的提高,水产饲料产量逐渐恢复,2022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为2,526万吨,同比增长10.15%。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推动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人们的饮食理念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型,饮食更加多样化,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口粮消费下降而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非主粮食物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2022年肉类消费量预计将达9,779万吨,2031年预计将达10,127万吨。饲料行业作为养殖行业的上游行业,对养殖行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产业链末端的需求增量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预计我国饲料行业仍将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总体需求量仍将呈现上涨趋势。

  随着养殖工业化、规模化、集中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升,近十年我国饲料行业也处于以量为主向高质量发展快速转变的阶段,饲料行业横向、纵向整合提升。此外,受土地、基建成本、环保成本、人工、原料价格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运营压力增大,预计行业集中度将持续快速提升。未来饲料行业的变化趋势将是具有人才、技术、资金、品牌、服务优势的规模化生产企业通过新建、扩建和行业并购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能;同时,业务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则将逐渐退出饲料生产行业的竞争。

  饲料原料包括玉米、高粱、小麦、大豆、豆粕、鱼粉、氨基酸、杂粕、添加剂等,饲料原料贸易是指有关上述饲料原料产品的买卖贸易。报告期内,公司饲料原料贸易的主要品种包括玉米、高粱、豆粕、鱼粉等。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玉米下游消费主要有饲料生产、工业加工、食品加工及种植用等,其中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是玉米的主要用途。

  2019年之前,我国玉米生产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2019年以来,受国内玉米库存量下降、国内玉米深加工发展迅速、及国内生猪存栏量逐步恢复的叠加影响,国内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玉米净进口持续扩大,国际市场对国内玉米产业的影响不断加深,2020年玉米价格呈持续快速上涨趋势;2021年,国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下半年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但由于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等粮食消费需求增加,玉米价格整体仍保持高位震荡。2022年,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俄乌冲突等影响,玉米价格整体呈震荡上行趋势。2023年一季度,受消费需求下降影响,玉米价格略有下滑。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可用于饲料生产、食用和酿造,其中主要用于饲料生产。

  近年来我国高粱主要系通过进口采购,其中,2018年、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饲用玉米的需求和价格均有下降,替代效应导致饲料企业对营养价值较低的高粱需求减少。2021年,随着农业农村部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高粱的饲用需求持续增长,我国高粱消费量大增。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我国 2021年高粱产量为360万吨,进口量达1,050万吨。从价格上看,由于高粱在饲料生产中是玉米重要的替代品,其价格易受到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2019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涨带动了高粱价格的上涨。

  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是一种高蛋白质原料,主要用于饲料生产。近年来我国直接进口豆粕较少,主要通过进口大豆压榨生产。全球主要的豆粕生产国家为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欧盟、美国和巴西。

  我国豆粕主要来源于进口大豆压榨生产,进口大豆价格对我国豆粕价格的影响较大。2019年以来,政府鼓励扩大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引导饲用豆粕减量替代,2019年和2020年我国豆粕价格整体保持相对稳定。2021年,受国内养殖业复苏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豆粕价格整体价格同比略有上涨。2022年,受到南美干旱天气影响大豆产量预期以及俄乌冲突等影响,豆粕价格呈波动上涨趋势。2023年一季度,受巴西大豆增产和供强需弱等影响,豆粕价格有所回落。

  鱼粉是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全球主要鱼粉生产国为秘鲁、智利等国。我国鱼粉主要依赖于进口,是世界最大的鱼粉消费国和进口国。根据Wind经济数据库,2021年我国鱼粉产量约为35万吨,进口量约为182万吨。

  鱼粉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供给与需求的波动造成的。2019年,秘鲁鱼粉的配额超出市场预期,市场供应充足;而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国内猪饲料产量下滑,导致猪饲料成分之一的鱼粉的需求量出现下滑,鱼粉价格下降。2020年上半年,秘鲁鱼类捕捞量下降且出口检疫时间变长,市场供应不足;非洲猪瘟的缓和导致了国内猪饲料产量同比上涨,鱼粉需求量上升,供给小于需求导致鱼粉价格

  持续上涨。2020年下半年随着进口鱼粉供给恢复,鱼粉市场价格逐渐回落。2021年以来,鱼粉价格呈上涨趋势,主要系受秘鲁局部海域幼鱼比例偏高,捕鱼配额政策不明朗以及全球经济下行,国内进口鱼粉量减少所致。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提升,大规模养殖企业占比上升,中小养殖户下降。2019年以前我国生猪养殖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但近年来受到国家环保力度趋严、非洲猪瘟爆发导致周期性波动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养殖场关停、退出较多,同时行业规模养殖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行业集中度呈现提升的态势。

  根据Wind统计,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下的小型生猪饲养场数量从2007年的8,222万户下降至2021年的1,992万户,年出栏量在1万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从2007年的1,853户上升至2021年的5,703户。2019年-2021年我国前十名生猪养殖企业出栏总数占比分别为8.27%、12.25%和12.34%,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市占率不断提升。

  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原因,猪肉一直是我国肉制品消费领域最为重要的来源。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我国的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

  2013至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维持在68,000万头以上。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明显下跌,全国生猪存栏量为31,041万头,同比下降27.50%;生猪出栏量为54,419万头,同比下滑21.57%。随着非洲猪瘟疫病的控制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持续增长。2022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达到45,256万头,同比增长0.74%;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达到69,995万头,同比增长4.27%。

  2013年至2018年,我国的猪肉产量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为4,255万吨,同比下滑1,149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也出现下滑,但仍达到55.63%;2020年,受生猪出栏量减少影响,我国猪肉产量为4,113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降至53.09%;2021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均有回升,2022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增

  根据《“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未来将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行全面标准化生产方式,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植下,未来我国生猪养殖将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设施工艺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的发展道路,并逐步建立起健全标准化的生产体系。

  近年来,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的现代化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被提上日程,这对生猪养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产管结合、源头控制,企业需要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平台和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从养殖到屠宰的全流程监控。对于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的行业大型农牧企业而言,还可以沿着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实现从饲料到养殖,再到屠宰、肉类加工的全流程追溯,这将为企业打造特有的产业生态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一体化整合将是未来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病、2020年以来经济景气度下降和近年国家环保要求提高等影响,加速了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中小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快速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成本控制和整体防疫体系建设上的优势,养殖体量快速扩大,目前一些大型的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养殖模式的企业已经将合作养殖户的标准提高到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将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趋势。另外,根据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2022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仍以中小养殖户和散养户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未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60%以上,已经连续33年稳居首位。2013年至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产量从2013年的5,722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6,69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97%。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改善,我国水产品的产量及其占膳食结构的比重还将不断增加。

  2013年至2021年,我国鱼类养殖产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我国养殖鱼类的产量从2013年的2,594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2,825万吨。2017至2021年度产量因受环保政策约束影响,较2016年度略有回落。我国养殖虾类的产量不断上升,从2013年的278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535万吨。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虾蟹、特种鱼类等高端水产品已逐步替代传统的四大家鱼,成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水产品种类,养殖户因此逐渐放弃饲养传统的四大家鱼产品,转而饲养需求量大、养殖密度高且经济效益好的高端水产品,预计未来特种鱼类、虾蟹品种将保持高增长趋势。

  根据2022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官网介绍,我国共有各类水产种业企业1.9万余家,年产值658亿元,拥有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和棘皮动物等200余种苗种,能基本满足养殖用种需要。近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壮大,保种、育种、测试、繁育、推广等体系初步建立,主要引进种正在摆脱对国外种苗资源的依赖,具备了一定品种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水产良种覆盖率不高、水产种业大而不强、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完善等,我国水产育种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

  动保行业又称兽药行业,根据中国兽药协会分类,国内动保市场主要包括兽用生物制品、兽用化学药品、中兽药三大细分市场,其中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包括动物疫苗、诊断制剂和治疗制剂等;兽用化学药品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水产药及其他药品;中兽药包括抗菌类、驱虫类和促生长类三大类。

  国外动保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稳定。全球人口持续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推动全球肉类产量不断提升,进而带动上游动保市场规模稳步扩张,2013年至2020年,全球动保产业销售规模(不含中国市场)由230亿美元增长至338亿美元,具体如下图所示:

  全球动保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国际动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形成了包括美国硕腾(Zoetis)、礼来动保(Lilly)、默沙东动保(MSD)、梅里亚动保(Merial)等具有垄断地位的国际巨头,CR5超50%,占据了全球动保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

  我国动保行业的市场规模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2013年至2020年,我国动保行业市场销售额由412亿元增长至621亿元,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具体如下图所示:

  我国动保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内主要企业产销规模与国际知名大型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中国兽药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大陆地区动保生产企业约1,600家,其中年销售额2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年销售额2亿元(含)以上的大型企业仅77家,市场整体较为分散。

  动保行业的需求主要由下游养殖行业带动,随着国内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不断加快,养殖企业和养殖场户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治日益重视,推动了国内动保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动保行业正向着规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稳步迈进,未来前景广阔。

  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水产动保行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报告网数据,我国水产动保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7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69%。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对水产动保产品存在极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水产动保市场中低档水产动保产品占比较大,此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高端水产动保产品市场份额相对较低,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在采购方面,通常以总部统一采购的方式保证规模化采购优势,降低成本。在生产方面,大型饲料加工企业普遍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而由于目前我国养殖业仍存在养殖户分散经营的特点,为了保证饲料质量并控制运输成本,饲料企业通常采用属地经营模式,在下游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工厂进行生产。在销售方面,主要分为经销和直销两种销售模式,经销模式能够帮助饲料加工企业利用较少的资金铺设销售渠道,快速占领市场;而直销模式下,饲料加工企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终端使用客户需求,并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的消费总量整体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因此长期来看,作为养殖业上游的饲料行业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但由于下游各类细分养殖行业的需求变化会在短期内影响对应的各类饲料产品需求,进而导致各类饲料行业也表现出阶段性的周期性波动。

  由于饲料销售具有一定的经济运输半径,为降低运输成本,增强竞争力,大型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普遍采取在原料丰富或者靠近市场、运输成本较低的地方设厂,使得饲料行业具有一定区域性特点。

  由于全国各地居民消费习惯和养殖品种的不同,不同的地方饲料供应品种与当地主要养殖品种相关,从而也体现区域性的特点,如沿海地区海鲜及水产品养殖较多,东北、西北地区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较多。

  饲料行业中不同饲料产品的季节性特征存在差异,一般而言,水产料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禽料、猪料的季节性特征不太明显。水产料的季节性特征主要源于下游养殖行业:高温季节为水产动物的快速生长期,饲料消耗量大,从而导致每年5月至10月为水产饲料的销售旺季;而每年的2月至4月为水产养殖户的集中投苗期,11月至次年2月则为水产养殖户的集中收捕期,集中投苗期和集中收捕期因饲料的消耗量相对较小,通常为水产饲料的销售淡季。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经营模式主要有“自繁自养”、“公司+农户”以及“农户散养”三种。其中,规模化养殖企业通常采用前两种模式。

  在“自繁自养”模式下,企业自建标准化的养殖场,采用专业化的养殖技术,并雇佣饲养人员。在该模式下,公司可整体把控养殖生产环节,有助于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具有管理精细化、人力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效率高等优势。但“自繁自养”模式前期投资较大,规模扩张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公司主要负责种猪繁育和育仔,委托农户进行商品猪的代养育肥工作。该模式需要企业自建的猪场数量远低于“自繁自养”模式,具有养殖模式可复制、养殖规模可快速扩大的优势。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也为统一的生产管理、防疫控制等带来挑战。

  “农户散养”是我国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此种模式主要依靠农民自建猪场(舍)进行生猪的饲养与繁殖。该模式具有前期投资少、养殖规模小、产量不稳定、饲养水平参差不齐、成本较高等特点。在我国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近年来缺乏规模效应的劳动密集型散养模式逐渐显现出劣势。

  生猪养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由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散养规模大。大量散养养殖户根据当年生猪价格行情来安排生产,从选育母猪补栏到育肥猪出栏需要固有的生长周期,从而形成了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周期一般为3-4年,被称为一个“猪周期”,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足-猪肉价格上涨-养殖户增加-生猪存栏量增加-供给过剩-猪肉价格下降-养猪户减少-养殖规模缩减-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涨”。

  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受到产销两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和消费大省周边。目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等玉米和小麦主产区、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2021年,四川、湖南、河南、山东、云南、湖北六大生猪产能大省生猪出栏量均达到4,000万头以上,出栏总量达30,947.6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46.1%。

  非洲猪瘟疫病发生后,国家对生猪行业提出从“调猪”向“调肉”转变,全国被划分为五大区开展分区防控工作(北部、东部、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各大区之间严格管理活猪调运。由于跨省调运生猪受到较大限制,各省内部的生猪供需关系难以通过调运调整,地区价格出现分化,显现了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生猪养殖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受国内传统节假日消费习惯的影响,在春节、端午、国庆、中秋等节日前,国内生猪出栏数量可能小幅上升,生猪价格出现小幅波动。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农户散养”、“公司+基地+农户”以及“工厂化养殖”三种。其中,规模化企业通常采用后两种模式。

  “农户散养”模式,即小而散的农户在缺乏组织和联合的情况下分散经营,是一家一户的传统小农养殖经营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指公司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获得宜渔低价连片土地,开发出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备的养殖基地,利用市场、技术、管理等优势和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组织起来从事养殖生产,形成有组织、有规模、有专业分工的社会化生产经营模式。

  “工厂化养殖”模式是运用自动化、生物工程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水质、水温、饵料、防疫、吸污等各项生产因素及环节进行人工控制,提高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及单位面积水域的生产效率,实现高密度养殖。“工厂化养殖”模式对资金及技术的需求较高,是水产养殖行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由于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对于水域、气候、生态环境的要求各异,养殖环境直接影响到养殖生物能否生存,并将直接影响产品口感、规格、品质,我国水产养殖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及内陆特种水产养殖大省。

  由于水产动物的生活习性,大部分鱼虾的最佳生产温度在20℃至30℃之间,且大多数鱼类在寒冷的冬季基本不需要进食,水产养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大型饲料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可以在生产效率、采购成本和综合服务等方面建立起较高的竞争壁垒。

  饲料产品的销售存在运输半径的限制,一般情况下,畜禽配合料的经济销售半径在200公里以内,在有限的市场区域内,饲料企业需要获得较大规模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才能保证当地生产工厂的开工效率,降低单位固定生产成本。

  此外,以玉米、豆粕、鱼粉为主的饲料原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因此饲料原料的价格波动对饲料企业效益的影响较大。大型饲料企业可以凭借规模优势,通过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并且在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时保证紧缺饲料原料的及时供应,从而确保较高的产品品质和性价比。

  同时,规模较大的饲料生产企业可以在饲料销售的基础上为养殖户提供品种选育、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从而增强下游养殖户对饲料品牌的粘性,并且提高综合效益。

  饲料技术主要体现在功能性添加剂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预混料及配合饲料产品配方设计以及饲料加工工艺的设计等方面,配合饲料配制需要综合考虑动物的饲养标准、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饲料原料价格以及工艺装备等。科学的饲料配方可以促进动物高效生长,同时降低饲料成本,最终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大型饲料企业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配方技术和饲料原料筛选技术的积累,研发生产出针对不同饲养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系列产品,在产品品质和性价比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中小饲料企业,从而获得较强的产品竞争优势。

  品牌是企业技术、规模、营销等方面的综合外在体现。高知名度的饲料品牌较为容易被养殖户接受,品牌已经成为大型饲料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资源。然而,品牌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新入行的企业往往因知名度低而增加了业务拓展的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市场开发的费用支出。特别由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品牌较弱的企业盈利能力将更低,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在未来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品牌将日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饲料行业的利润水平主要受上游粮食等原材料价格、下游养殖业存栏量及利润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会存在一定波动。总体而言,饲料行业的发展较为成熟,行业竞争充分,利润率相对较低但相对稳定。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饲料行业兼并整合的进程将逐步加快,促使落后产能退出,有利于提高饲料行业平均利润率。同时,随着行业内优势企业精细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高毛利饲料品种的占比,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发展,打强品质、品牌、渠道、技术和团队优势,饲料行业的利润水平将有机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司围绕养殖上下游,构建了以饲料为核心,种苗、动保、养殖业务齐头并进的一体化产业链业务体系,是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农牧业企业,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如下:

  公司所属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为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有利于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2021年12月,《“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做强现代饲料工业”,要“鼓励饲料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实施全产业链、全球化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企业。”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

  居民肉类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养殖行业的模式变革,将为上游饲料行业带来良好的机遇。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的健康、营养、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养殖行业将向规模化和精细化发展,促使工业饲料的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推动上游饲料市场的持续发展。

  终端肉类消费量上的增长潜力,也将通过养殖行业的产业链向上传导,为饲料行业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我国人口众多,且当前人均肉类消费量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根据OECD数据,2020年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量为68.66千克,而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仅为47.19千克,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政府和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2021年4月,我国颁布修正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求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应当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加;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随着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趋严和细化,农牧行业参与者、食品生产者需要严格保障食品安全,行业将进一步向规模化、规范化集中,有利于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速淘汰业内生产不规范、产品质量不达标、生产技术落后和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从而提升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对于行业中龙头企业树立竞争优势及行业竞争秩序的规范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近年来,非洲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疫病给我国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导致畜禽动物的存栏量降低,饲料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会降低居民对相关肉制品的消费需求并传导至上游行业,导致畜禽动物以及饲料的需求减少。此外,随着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养殖户的生物安全防控要求大幅提高,养殖户需要升级相关生物安全保障设施,加强对全流程的生物安全防控,提高了生产成本。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许多农业模式仍较落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数量众多的中小养殖户仍是我国肉类稳产保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限于资金及养殖环境,中小养殖户偏向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工业饲料的使用未完全普及。尽管部分中小养殖户会被迫退出行业,但由于基数较大,短期内我国农牧业基础仍难以改变。同时,由于乡村发展人才较匮乏,乡村养殖户对于一些新观念、新技术的接受与掌握比较被动和缓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

  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类大宗农产品,以玉米、大豆(豆粕)为主。近年来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联动紧密,受地缘政治冲突、各主要产粮国的种植面积和收成变化、收储和补贴政策变化、进出口政策变动、海运等物流运力和成本波动、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对饲料和养殖行业造成较大的压力。

  公司是以饲料为核心业务的国内大型高科技农牧龙头企业,2022年公司饲料销量为2,024万吨(不包括内部养殖耗用量141万吨),约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6.70%,位列中国饲料行业第二位,在全球饲料企业产销规模排名中,也居于前十位之内。其中,公司已经逐步开拓越南、印度、印尼、厄瓜多尔等国家的水产饲料市场,公司水产饲料的技术和规模位于全球、国内行业前列,公司畜禽饲料位列行业前十位,其技术和产业规模处于区域市场内的领先地位。

  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荣获2021年杰出品牌形象奖、第十一届公益节2021年度社会责任先锋奖等奖项。

  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公司主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情况如下:

  新希望(000876.SZ) 1998.03.04 新希望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饲料、白羽肉禽、养猪、食品。 饲料产品主要包括禽料、猪料、水产料、反刍料等。新希望的饲料业务经过长期发展,在国内饲料行业规模第一,其中禽料全国第一,猪料、水产料及反刍料位列全国前列。

  通威股份(600438.SH) 1995.12.08 通威股份发展农业和新能源两大主业。在农业方面,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其中,水产饲料是公司的核心产品。

  大北农(002385.SZ) 1994.10.18 大北农的主要业务板块分为饲料科技产业、养猪科技产业、作物科技产业、疫苗科技产业、水产科技产业、农业互联网产业等,主要产品包括畜禽饲料、兽药疫苗、种猪与作物种子、农药化肥及农业互联网与金融服务等。

  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9.08.17 双胞胎的主营业务包括生猪养殖、养猪服务、饲料销售、粮食种植与贸易、生猪屠宰与深加工等,为非上市公司,未披露财务数据。

  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996.03.12 正大股份的主要业务板块分为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主要产品包括饲料、生猪及生猪屠宰产品。其中,饲料产品主要为畜禽饲料、反刍料和水产料;生猪产品主要为商品猪、种猪和仔猪;生猪屠宰产品主要为白条猪肉、分割猪肉以及猪副产品。

  正邦科技(002157.SZ) 1996.09.26 正邦科技主营业务是饲料、生猪、兽药的生产与销售,其中生猪养殖是公司核心业务。饲料业务主要提供猪饲料、禽饲料、水产饲料和反刍饲料等产品;生猪养殖业务产品包括仔猪和肥猪;兽药业务主要以猪、禽用兽药为主。

  唐人神(002567.SZ) 1992.09.11 唐人神围绕生猪全产业链开展业务经营,包括饲料、养殖、肉品加工三个业务板块。饲料产品主要包括猪料、禽料和水产饲料;养殖产业以生猪的养殖和销售为主,主要产品包括商品猪和仔猪;肉品产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鲜肉、中式风味制品和西式制品等。

  天马科技(603668.SH) 2005.12.13 天马科技主要业务板块包括饲料、养殖、食品。饲料产品包括特种水产配合饲料、畜禽饲料;养殖产品包括鳗鲡养殖、畜禽养殖;食品业务主要产品为冻品水产和熟食品。天马科技其他业务还包括原料贸易、种苗和动保业务。

  傲农生物(603363.SH) 2011.04.26 傲农生物主要业务包括饲料、养猪、食品等产业,主要产品包括饲料、生猪、猪肉及肉制品、兽药等。

  注:同行业公司饲料销量数据根据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对外销量整理,其中唐人神2022年数据含对内销售量。

  公司围绕养殖链条,经多年的技术投入、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积累、生产布局,目前已形成集饲料、饲料原料贸易、动保、畜禽和水产养殖及肉食屠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经营模式,产品配置已达到较为丰富和完整的状态,饲料、水产种苗、生物制品、兽药、疫苗、商品猪等产品基本覆盖了养殖的全过程。

  公司饲料产品包括畜禽饲料、水产饲料等全系列的饲料产品,产品线齐全,产品组合特点使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各类饲料品种的技术含量不同,毛利率高低不同,市场特点和运营风险也各不相同,公司的产品结构组合使得公司可获得稳定的综合毛利率水平,并较好地控制动物疫病和供求失衡带来的市场运营风险,使得公司的饲料产品销售收入稳定且保持远高于行业增速的快速增长。

  公司依托于饲料产业的优势,有序布局了水产种苗、动保、生猪养殖等业务,在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环节逐步获得了技术、产业布局和产业协同优势。公司通过饲料业务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可以为种苗业务提供客户来源;公司通过向客户提供市场稀缺的优质动物种苗,能较好的帮助客户获得养殖成功,从而增强客户采购公司水产饲料的意愿;公司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生物制品、兽药、疫苗、等动物保健产品、并辅之以高效的养殖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实现健康养殖的同时,也能够较好的控制养殖成本,获得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全产业链产品的良好布局和协同优势的充分发挥,为公司进一步放大产业链的乘数效应、打造竞争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一个研究院,三大研究中心、十余个研发中试基地,其中畜牧水产研究中心是公司的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截至2023年3月末,海大集团拥有研发人员逾3,300人,硕博团队超过千人,建立了从动物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微生物工程、生物化工、动物育种、动物病害防治和诊断,到健康养殖技术等七大研究体系,形成了国内领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

  公司研发围绕育种、防疫、养殖、饲料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涵盖了猪、鸡、鸭、鱼、虾等多个品种。通过研究各个养殖品种不同养殖阶段的营养需求,以及生长性能、养殖全周期实验,公司建立了“动物营养需求数据库”和“原料利用数据库”。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储备了大量新型原料的开发利用技术、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技术、水产畜禽节能环保饲料配方及制备方法、水产畜禽动物病害防治方法等。

  公司成立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高额研发投入,使得公司系统构建育种、防疫、营养、养殖技术等各个环节技术和专业体系,保证了公司在水产种苗、饲料、动保、养殖模式上的产业链的领先优势,保证了公司水产料和畜禽料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

  公司在行业中率先提出向养殖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并将公司定位为服务型企业、向养殖户提供整体养殖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通过向养殖户提供“种苗-放养模式-环境控制-疫病防治-饲料-行情信息”等全流程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支持,确保养殖户能使用到先进的养殖技术,帮助客户在实现健康养殖的同时,也能够较好的控制养殖成本,获得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

  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拥有9,500多名服务团队,在全国养殖密集区拥有数百个高效运作的服务站,结合各地特点积累了多种先进的养殖技术服务模式,能同时为几十万养殖户进行技术服务。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以及全面的养殖技术服务,能充分发挥公司产品力优势,有效放大客户收益,从而增加客户的粘性。全面的养殖技术服务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品牌标签和核心竞争优势,是公司获取客户和提高客户粘度的重要抓手。

  公司率先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采购团队集中、分工专业、能力突出,能获得行业采购成本优势。公司采购团队按照细分原材料类别执行分工,行业视角宽广,信息采集和分析量较大,能够实时跟踪、研究、判断国内外大宗原材料的行情走势,并利用期货工具对大宗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以有效控制采购的价格风险和头寸风险。突出的采购能力可以发现众多原材料采购机会,使饲料产品和原料贸易的成本优势成为可能。公司规模采购优势明显,且因对现货、期货、期权等采购工具组合应用经验丰富,应用方法也较为灵活,远期价值采购和风险头寸管理也有利于公司获得采购成本优势。

  公司作为农牧行业的龙头,不断加强信息化、智能化体系的建设和运用。公司在集团设有流程与信息中心,负责公司集团内部信息流程制度的制定及管理。公司通过推动SAP、EPS等管理软件落地,使公司具有较强的信息化系统,内部运营工作走向流程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流程化和标准化使得公司内部可复制性得到极大提高;数据化能够对各分子公司进行大数据对比,寻找到高效节能的运营方法。信息化优势带来的高效运营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各类产品专业化生产,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理念一致、勤奋敬业、专业精湛的经营管理团队,团队中大部分人员都毕业于农业类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管理层对饲料行业具有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宏伟而统一的愿景目标、较强的行业洞察力、领导力和执行力,从学历背景、知识结构、行业经验和年龄层面都能够适应饲料行业的快速变革和公司越来越高的经营管理要求。

  公司一贯重视人力引进和人才的培养,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的员工人数约3.7万人,24.99%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31人,硕士1,574人。公司于2011年8月8日成立海大学院,是各级人才成长的摇篮,通过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阶梯式、专业化的培训,培养出了大批具备专业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公司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强有力的使命文化融合了一支年轻热情、理念一致、勤奋敬业、专业精湛的经营管理团队,“人才是海大最核心的财富,认同海大价值观,具有学习能力的员工都是宝贵人才”为人才观,打造出能快速应变于变化的公司机制和文化,以及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集体学习能力。

  公司从水产预混料发展到淡水鱼类、海水鱼类、对虾等各种水产配合饲料,从水产饲料体现核心优势延伸到畜禽饲料优势逐步凸显,从单纯的饲料经营到为养户提供种苗、动保、养殖技术服务等综合的服务能力,从华南到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南亚及南美等区域的扩展,经历了许多个从无到有,再到做强做大,做到行业前列的过程,依靠的是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集体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和文化使公司一直处于学习进步中,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是公司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

  公司是以饲料为核心业务的国内大型高科技农牧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饲料、饲料原料贸易、动保、畜禽和水产养殖及肉食屠宰加工等业务,其中报告期各期,公司饲料业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0.84%、81.11%、81.07%和79.16%,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依托于饲料业务的经营优势和客户资源,深刻理解和挖掘客户需求,不断丰富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和服。